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根据Canalys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手环、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4850万台,同比下跌3%,Canalys认为下滑主要受北美和西欧市场高通胀和需求疲软的影响。

而在全年出货量方面,结合Canalys此前公布的数据可计算得出,全球智能可穿戴腕上设备总出货量达到了1.845亿台,与2022年的1.828亿台相比,整体市场只是略有增长而已。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不过,作为一个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52.55亿美元的成熟赛道,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格局并没有像手机、PC那样固化。仅2023年,就能看到TOP5品牌中小米、华为、Fire Boltt的强势崛起,以及苹果、谷歌的市场衰退。

靠“低价”圈粉的小米与Fire Boltt

具体到品类分布上面,与2022年相比,智能手环的份额下降了3%、支持安装第三方应用的高端智能手表也遭遇了4%的份额下跌。

钛媒体App分析认为,从市场端的变化可以看出,当前用户对腕上智能设备的定位正逐步明确,功能性方面不再要求更强的扩展性,换句话说,就是不再指望智能手表能够代替手机。同时,由于智能手环屏幕尺寸、交互效率和功能覆盖的局限性,也开始吸引很多用户转向购买入门级或者中端的智能手表产品。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但大趋势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智能手环彻底被用户所抛弃,比如Fire Boltt,可能很多国内用户压根没有听说过这一品牌,它是由Arnav Kishore、Aayushi Kishore于2015年创立的印度可穿戴产品品牌。

通过浏览其官网就能发现,产品线覆盖相当全面,在智能穿戴产品上,Fire Boltt将其分为了智能、女性、户外、轻奢等多个系列,并且也已经开始向外扩张覆盖TWS等新品类。从售价方面看,畅销款零售价格基本在10000卢比以内(约合人民币868元),通过享受分期等优惠,实际到手价格则在1500卢比左右(约合人民币130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Fire Boltt畅销的几款产品都是屏幕尺寸稍微大一点的智能手环,功能基本只包括简单的运动监测、心率监测以及通知显示功能。如果将Fire Boltt的热销产品类比到大家更熟悉的小米身上,大概就相当于售价129元的Redmi手环2。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凭借低价优势,Fire Boltt在印度市场取得了27%的市场份额,并且单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增幅达到了52%。同样是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则仅有1%。此外,也是靠着印度市场巨大的出货量,让Fire Boltt跻身智能穿戴品牌全球TOP5。

从Fire Boltt的成功也能看出,智能手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依然有着属于自身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对于像印度和南非这样智能穿戴产品处于加速渗透阶段并且对产品价格较为敏感的地区。

与Fire Boltt类似的是小米,尽管旗下也推出了售价1500元左右的智能手表产品,但市场主销和主推的依然是小米和Redmi的智能手环和基础款智能手表。Canalys的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小米可穿戴产品的销售均价不到100美元,只比boAt、Noise这些单纯追求低价的品牌稍高。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钛媒体App分析认为,在如今的智能穿戴市场,“低价红利”仍然存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案例,同样以低价著称的传音就在非洲获得了42%的市场份额,增长率达到了夸张的331%。

下一步,智能手环和基础款的智能手表依然会是这几个品牌主要竞争的领地。从整体的市场格局来看,它们尽管有着出货量的优势,但对于苹果的市场领先地位并不会形成真正的威胁,尤其是当完成了初期的市场普及和市场教育后,没有足够多的中高端产品来承接用户体验升级的需求将会是影响持续扩张的隐患因素。

市场下滑、华为上桌,苹果还能“傲慢”多久?

自2014年推出Apple Watch以来,凭借智能手机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品牌影响力,苹果一直都占据着智能穿戴领域的头把交椅,并且前几代产品开辟的腕上智能交互、健康监测以及交互能力上的不断升级,也确实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2021年,可以说是苹果Apple Watch的高光时刻,该年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7直到3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很多消费者购入Apple Watch时的最佳选择。但此时苹果的摆烂心态也开始被用户所感知,万年不变的模具、屏幕尺寸、羸弱的应用生态、高昂的价格再加上1天1充的鸡肋续航表现被越来越多用户吐槽。

2022年推出的Apple Watch Ultra虽然售价加倍,但在增加少量户外运动属性的同时,续航也仅仅提升到2天而已,并且与售价在同一区间的专业户外手表比如佳明的飞耐时、安夺系列相比,专业数据覆盖量、户外续航时长、配套软硬件生态都远远落后。

如果说Apple Watch的出现,让大家对戴在腕上的“智能终端”有了美好的憧憬并成为点燃市场的火星,那么如今Apple Watch最终沦为“手机配件”的现实,就是它衰落的原因。同样是手机配件,为什么要花一部中端智能手机的价格去买一块并不智能的智能手表呢?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正因如此,苹果近两年的市场表现连连下跌,2023年第4季度,其市场下滑幅度达到了25%,在全球前五大市场中,苹果仅在美国和德国两个市场取得第一,并且同比下滑了24%和23%,其全球市场21%的销售份额,也使得第二、三名的小米和华为正不断缩小差距。

面对智能手表“不智能”的死穴,此时就有厂商开始思考,既然智能手表受限于屏幕尺寸、电池容量、性能释放等多种因素限制,没法最终进化为“腕上智能手机”,那只能挖掘作为穿戴产品的其他应用潜力,深挖“健康监测”便是其中一个方向。

实际上,苹果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ECG功能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4,这款手表的ECG功能可以记录心电图,用于监测心率异常,这是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方面的一大进步。

只不过苹果对于身体健康监测的功能探索也就止步于此了,2019年,欧姆龙发布了一款支持在腕上测量血压的产品HeartGuide,不过这款产品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一款腕上血压测量的产品是它。此外,华米也曾发布过使用光电传感器实现腕上血压测量的智能手表Amazfit GTR 3 Pro。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与这些或小众或依靠算法测量的产品相比,更为人熟知的首款支持腕上测量血压的产品则是华为于2021年底发布的WATCH D,通过在腕带上布置的微型气泵、气囊,使得它能够通过手腕测量血压,虽然产品的售价已经达到与Apple Watch相当的级别,但上市后依然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除了血压以外,血糖作为身体健康监测的另一个维度也开始受到厂商的关注。华为在旗下WATCH 4系列智能手表上推出了“高血糖风险评估研究”功能,不过该功能和直接测量血糖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其根据综合身体数据结合算法给出的评估结果,只是会生成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提示。

除了欧姆龙、华米、华为,OPPO旗下的智能手表也曾通过与颐健安血糖仪合作,实现了对连续血糖数据的评估。可以说,充分挖掘腕上设备在健康监测甚至作为医疗数据补充方面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各个厂商最有可能实现破局的方向。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也是凭借在健康属性上的加码,使得华为旗下的智能穿戴产品能够在定价上有更大的突破空间,华为2023年发布WATCH Ultimate系列,其定价已经与Apple Watch Ultra接近(前者为899欧元、后者为999欧元)。

华为也成为继佳明和苹果后,产品均价最高的智能穿戴品牌,尽管距离前两位仍有差距,但它可以算得上是苹果真正的对手。因此在2023年第4季度,华为成为中国市场智能穿戴领域TOP1,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3%,不过在海外市场,华为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钛媒体App预测,进入2024年,智能穿戴市场的总体量级依然不会产生太大变化,市场绝不会像IDC、Canalys等机构预测的实现高增长。技术上,虽然智能手表在健康监测、运动项目覆盖、日常生活助手甚至开始引入生成式AI能力部署上都有升级或者规划,但从整体来看,品类的功能定义和应用场景都会维持现有的定义不变。

市场的竞争格局上,低价竞争空间的存在会使得品牌格局产生进一步变化,毕竟在用户尚未对品牌形成认知和粘性之前,只要卖的足够便宜,就能吸引到新的消费者选购,而中高端市场中,佳明的智能化尝试由于缺乏手机作为生态基础算力核心,因此一直难有建树,只能专注在自己擅长的户外、专业运动领域。

苹果如果继续摆烂下去,其新品的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弱,在毫无新意的产品面前,用户只会转向市面上大量流通的二手产品或者另选其他家产品,那这就是留给其他竞争对手的最好机遇,比如华为倘若能够瞄准时机接盘这部分用户,确实有望交出更好的市场表现甚至与苹果坐在同一张牌桌上。(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Metatrend元潮

Like (0)
Previous 2024-03-15
Next 2024-03-15

相关推荐

  • 肖飒团队:如强制关停,二级数藏“束手就擒”?

    最近我们团队邮箱里最多的问题就是:数字藏品开设二级市场,如果遇到政策原因被关停,导致暴雷,企业负责人和高管有哪些法律责任?P2P网贷平台的发展和消弭确属前车之鉴,数藏平台的未来监管和司法处置将走向何方,值得探讨。 一、因政策原因关闭“二级”,属于情势变更吗? 一般来说,“情势变更”规定的适用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2.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毕前;3.情势变更的发生须不可归责于当事人;4.情势变更须是当事人在缔约时无法预见的;5.情势变更须使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明显不公平或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因政策调整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应当属于“情势变更”。我国《民法典》第533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同时,最高院在【(2015)民提字第39号)】指出,如果确实因政府政策的调整,导致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然属于合同当事人意志之外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应该认定为属于情势变更,且对于可得利益不予补偿。 所以,数藏平台因为政策原因关闭“二级”当属于情势变更。但因为情势变更而解除合同的,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在实践中,对于政策的调整解除合同的,法院通常会根据情势变更条款和公平原则,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具体考量因素包括:政策调整对合同履行环境的实际影响、当事人对于政策调整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政策调整带来的商业风险是否可以防范和控制等,遵循填平规则予以补偿,而对于可得利益不予补偿。故对于数藏平台用户而言,用户在二级市场高价买入后意图获得更高的利益部分,并不在补偿的范围之内,且由于用户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数字藏品,很难认定存在财产损失。 国家政策往往具有延续性与持续性,并非一概不可预知。为在合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有利的地位,数藏平台在关闭“二级”之前应积极收集相关证据,以证明合同签订时自己对政策走向的了解程度。另外,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势的风险负担,或者通过合同解释的方式对合同的风险负担作出划分的,法院一般会优先适用合同约定或合同解释,而非适用情势变更条款进行调整。 二、开二级,会被“一刀切”吗? 讲真,开二级与炒作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不是因果关系很难论证,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也就是说,没有二级就很难进行大规模、高“市盈率”的炒作。 从精细化治理的角度,最好的办法是对于每家平台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排,然后对症下药,由各家监管机关进行分段分类治理。但是,从效率优先的角度考虑,一刀切是快速高效“斩断”法律风险的优选。那么,到底是否要采取一刀切取决于哪些因素呢?飒姐认为: 是否一刀切,取决于哪些因素? (1)数字藏品的社会价值(正向价值),到底有多大; (2)多头管理,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成本; (3)炒作人在消费者中所占比例多寡; (4)媒体对于数藏行业危机事件的报道; (5)黑天鹅事件,例如偶发“自伤自杀”案件; (6)其他政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要想解决数藏行业的问题,其实还是要解决一个老问题:NFT的真实使用价值是什么?透过元宇宙城市的建设,NFT作为基础设施,会散布在各家厂商的元宇宙“棱镜”之中,与游戏产业结合,与虚拟人行业结合,与直播带货结合,与在线教育结合,与实体经济的销售激励结合(可参考某雪的茶),只有当消费者购买NFT不是为了赚取超额利润—高溢价,NFT行业自身才能有比较扎实的生存空间。倘若持续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用人性贪婪当做交易的底层逻辑,那么,针对NFT数藏行业的雷霆也就箭在弦上了。 三、“二级”寄售平台老板和高管,需要注意 哪些合规要点? 如前所述,开二级和炒作之间的关系尚未捋清,但也不能说开二级必然导致炒作,亦或炒作必定引起开二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开二级往往难以避免地引发部分民众进行炒作,而一旦炒作行为过多便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从而对“二级”寄售平台以及其老板、高管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对“二级”的最终处理不会是“一刀切”,对于已经开展或打算开展“二级”市场的平台而言,仍然要严格把握自身的合规建设,做好合规,才能应对未来可能的各种监管政策。 具体而言,对于“二级”寄售平台的老板和高管而言,主要有以下合规要点: 01、切勿欺骗用户 无论是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亦或是刑法第192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都是“二级”寄售市场可能构成的罪名。而构成两罪的关键之一,便在于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换言之,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而一旦平台的老板或是高管在运营平台是采取了上述方法,那么就很可能陷入诈骗的刑事风险。这就要求平台在出台相关用户协议、相关用户须知或隐私政策等文件时,对向用户做出的承诺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能够在合法范围内实现这些承诺,如保证作品已上链、保证应当赋予用户的权益切实给予用户、保证作品的授权链路完整等。因此,切勿欺骗用户,切勿轻易许诺是老板或高管运营时必须谨记的关键。 02、切勿许诺收益 利诱性,是构成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必备构成要件之一。由于数藏平台的特点,公开性和社会性往往容易满足,因而非法性及利诱性便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其中利诱性的表现最典型的便是保本付息或许诺收益。无论该收益的许诺方式是直接还是间接,明示或是暗示,只要能够从客观行为中推定平台的运营者对购买者许诺了一定收益,就能够满足利诱性的要求。因此,切勿许诺收益,亦是老板和高管运营平台的关键。 03、切勿通过炒二级市场来提高一级市场售价 在实践中,有不少平台有自卖自买的行为,甚至有部分平台存在自行下场炒作或者雇佣外部第三方团队,对自家发行在二级市场上的数字藏品进行价格炒作和对敲交易,从而人为抬高一级市场数字藏品的发售价格。此时,平台的该种行为属于误导了消费者的判断,消费者在购买一级市场的数字藏品时存在被欺诈消费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明确禁止经营者:(1)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情形;(2)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并且,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意味着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在平台被判定构成消费者欺诈,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另外,如果欺诈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04、做好IP授权审查 刑法第213条…

    2022-08-03
    12.0K
  • 爱回收宣布2000万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去年黄金等多品类回收GMV超10亿|看财报

    近段时间,“以旧换新”成为热议的话题,二手交易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刺激二手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IDC预计,2024年二手智能手机(含翻新机)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万台。 日前,万物新生集团(爱回收)对外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到二手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四季度,爱回收总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29.9%。non-GAAP经营利润8158万元,non-GAAP净利润9102万元创历史新高。 爱回收营收&增速变化,钛媒体App制图 全年来看,爱回收总收入同比增长31.4%达到129.7亿元,集团non-GAAP经营利润超2.5亿元,non-GAAP净利润为2.3亿元,连续两年在non-GAAP层面实现盈利,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4亿元。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会上,谈及业绩上的变化,万物新生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陈雪峰指出,这些成绩的基础来自我们的战略定力,即坚持以供应链能力为根基,保持对新流量机会的关注和消费者需求的捕捉。 截至2023年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投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余额总计28.5亿元。另外,爱回收还宣布了一项新的2000万美元的回购计划,以重申提振股东价值的承诺。 受益于行业环境的利好以及业绩上的增长,爱回收股价连涨三天,在财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涨幅超26%。 全年交易3230万台二手产品,黄金、老酒等多品类回收GMV超10亿 从营收构成来看,爱回收的收入包括1P(自营)产品销售收入和3P(平台)服务收入。其中,1P自营回收业务的发展仍是集团整体增长的战略重心,是主引擎。四季度,1P(自营)收入达35.2亿元,同比增长31%,占收入比重升至91%。3P(平台)服务收入为3.5亿元,同比增长19.7%,这一数据要远高于上一季度的7.2%。 过去一年,爱回收持续推动自营产品的交易。从交易量上看,2023年集团整体交易3230万台二手产品,推动全年1P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50%。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二手电子数码产品,爱回收还在发力多品类回收,比如奢侈品、黄金、老酒等高价值商品的回收服务。截止2023年末,共有252家爱回收门店开通了多品类回收服务,2023全年的多品类回收GMV超10亿元。 “1P(自营)产品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拍机堂、拍拍平台以及线下渠道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销售的增加所推动。其中,自营合规翻新产品销售额达到2.78亿元,2023年四季度环比增长41.5%”,万物新生首席财务官陈晨在业绩会上说道。 平台业务方面,服务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拍拍和拍机堂交易活动回暖,全年3P平台收费率提升92个基点至5.39%,拍机堂注册商家数达到59.6万,相较前一年增长46.2%。 除了收入上的增长,爱回收的盈利能力也在增强。四季度集团取得non-GAAP经营利润8158万元,同比增长136%,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经营利润,季度non-GAAP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同期的1.2%提升至2.1%。从财报透露的数据可以看到,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履约费用率等方面的下滑。 数据显示,爱回收Non-GAAP履约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8.7%下降到7.6%。陈晨表示,相对稳定的履约成本被分摊到更多的1P自营业务客单量上,同时随着客单价的提升,单均履约成本也得以降低。 销售等费用的大幅下降,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供了更高的利润空间。四季度,爱回收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6.6%至3.17亿元,管理费用则下降18.8%至6220万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non-GAAP管理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从1.8%下降至1.2%。 另外,在谈及利润增长的路径时,陈晨进一步指出,主要关注1P业务的运营效率,长期目标每年提升1%的non-GAAP运营利润率。 苹果官方回收贡献3亿元收入,宣布2000万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根据IDC此前发布的数据,2022年,包括官方翻新智能手机在内的全球二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826亿台,同比增长11.5%,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4.133亿台,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0.3%。 爱回收在财报中披露,目前“合规翻新”战略正在快速推进,以实现更完整的价值链和更大的增值利润空间。全年自营翻新业务收入达8.1亿元,占主营回收收入9.4%的业务贡献比例。其中,在2023年第四季度,合规翻新业绩环比提升41.5%。 2023年二季度,爱回收披露成为苹果在中国内地第二家“以旧换新”服务商,已经覆盖品牌官网和线下旗舰店。钛媒体App了解到,这项业务将以1P模式开展,但不需要投放广告获客,也没有独立的门店端的费用,所以这项回收的成本结构更简单。 爱回收曾透露,去年11月开始,争取到了主流的N-1、N-2代产品的回收资格—— 即用户可以在苹果直营渠道用iPhone13、iPhone14这样的主流型号回收换新,旧机由苹果完成前端履约后,交给爱回收处置。 陈雪峰表示,该业务在四季度收入3亿元,环比Q3该业务刚上线时增长了9倍,这证明用户对苹果以旧换新的接受度正在上升,以旧换新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爱回收持续强化与京东的协作,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以旧换新’‘多件折抵换新’等服务。2023年,京东以旧换新业务同比增长100%。” 此外,在2023年第四季度,爱回收以总计810万美元的价格,在公开市场上回购了450万股ADS。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股份回购计划,已经回购了1840万股ADS,共计5650万美元。业绩发布后,爱回收还宣布了一项新的2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以总值2000万美元回购股票。 “我们相信中央对新一轮大规模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有利于与我们合作的京东平台与厂商品牌的发展,有信心在 1P自营业务方面继续实现30%的同比增长”,陈雪峰在业绩会上说道。(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2024-03-15
    20.5K
  • 印度即将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卢布”

    Decrypt 10 月 10 日报道,根据印度央行近日发布的一份文件,印度储备银行已提议分阶段试点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该文件指出,印度储备银行计划在有限的试点中推出电子卢布,旨在将其作为与纸币一起发行的另一种货币形式;电子卢布也将作为加密货币的替代品。 印度央行认为,不受限制地使用加密货币对印度的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构成风险,这削弱了政府确定和监管货币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对 CBDC 的需求。 据了解,印度央行正在考虑发布两种版本的 CBDC:一种用于公众零售支付,另一种用于银行之间转账结算和批发交易。 印度政府于 2 月首次宣布启动 CBDC 计划,称该技术将大大推动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储备银行引用了中国和其他 16 个目前正在试行自己 CBDC 的国家作为现在推进电子卢布的理由。分析称,印度可能感受到了中国稳步推进  CBDC 的压力。 除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6 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国会最终将获得美国中央银行关于发行 CBDC 的指导。据了解,美联储早在 2017 年开始就一直在研究数字美元的前景。​​​​

    2022-10-10
    4.2K
  • “灯带公司”Nothing发新机了,“买手机送大模型”时代来了?

    文 | 雷科技leitech 3月6日,“卖灯带”的Nothing 发布了旗下第三款手机:Nothing Phone (2a),这也是其第一款中端机型。关于这款手机,雷科技MWC报道团前段时间已进行专门的报道和讨论,它的外观设计很多读者应该都知道,确实独特,很“Nothing”。 现在,Nothing Phone (2a)价格定了:英国本土起售价为 319 英镑(约合人民币 2923 元),美国市场(仅 256GB 版本)售价 34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512),比起英国本土还要便宜不少。 在欧美市场,Nothing 2a(简称,下同)的价格很有竞争力。不过,Nothing 2a这一次的发布最吸引雷科技的在于“买手机送顶级大模型”的全新定价模式。 在 Nothing 发布新机的同时,AI 搜索公司 Perplexity 在 X(原 Twitter)上宣布,限期购买 Nothing 2a 还送长达一年的 Perplexity Pro 订阅,价值 2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440 元)。 图/ Perplexity 作为当下 AI 搜索引擎的典范,雷科技在多篇报道中都讨论到了 Perplexity,包括在 2023 年度 AI 应用盘点中也进行了重点介绍。而作为一项付费订阅服务,Perplexity Pro 除了支持每天 300 次的 Pro Search,最核心的是可以在底层调用全球最顶级的大模型——GPT-4 Turbo、Claude 3 以及 Mistral Large。 要知道,正常用户想要使用这些大模型通常就要花 20 美元/月,甚至 Mistral Large 还只支持开发者使用,并不面向大众。 如果以美版为例,对于原本就有订阅 Perplexity Pro 的用户来说,价格更是「暴降」至 149 美元(人民币 1000 元出头)。从这个角度,Nothing 2a 感觉更超值。 但随着大模型距离大众越来越近,尤其是顶级大模型的网络效应越来越大,买手机送顶级大模型,这种事情会变成一种未来的常态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还是按照惯例介绍一下这款手机的基本信息——雷科技是专注于AI硬科技的新媒体,我们高度关注AI手机以及AI硬件,但我们认为,AI目前对手机是锦上添花,决定手机整体体验的“传统因素”依然很重要。 Nothing 2a是一款风格独特的中端手机 了解过 Nothing 手机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这家由一加联合创始人、前一加全球负责人裴宇创建的消费电子品牌,最为独到的地方就是产品设计。 标志性的透明后盖,Glyph 灯条设计,再加之将简约利落的风格贯彻在直屏、中框以及镜头设计上,都在两代 Nothing 正作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 Nothing 2a 上,这些特点大体都得到了保留。 Nothing 2a 的后盖同样是透明设计,不过受限于定位采用塑料而非玻璃,Glyph 灯条数量相比旗舰产品有明显削减,只在镜头附近保留了 3 条,功能一样是在接收电话、音乐播放、通知等情况下以灯效的方式提醒用户。 另外在 Nothing 2a 上,无线充电理所当然没了,后置双摄则从「左上角竖排」换成了「居中横排」。从第一眼来看,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原本的竖排设计,不过看多几眼 Nothing 2a 的设计,倒也觉得有些「怪·可爱」。 当然,各花入各眼,如果你觉得丑,那你说得对。 Nothing 在设计上的独特还体现在软件方面,雷科技之前就评测过 Nothing Phone (2),其中谈到了他们在系统(Nothing OS)方面的设计。但总体来说,Nothing OS 还是实打实的类原生系统。 而作为一款中端定位的手机,核心的 SoC 当然也有些不同,Nothing 2a 是采用了联发科天玑 7200 Pro。由于这次 Nothing 2a 是首发天玑 7200 Pro,并没有可供直接对比的机型。不过根据官方公布,天玑 7200 Pro 基于台积电第二代 4nm 工艺,Nothing 2a 的安兔兔跑分则达到 741999,还采用了 3200m㎡ 的均热板。 同时 Nothing 2a 电池内置了一块 5000mAh 电池,支持 45W 快充,放在国内市场或许不够看,但放在欧美市场却是足够领先。 在之前 Nothing Phone (2)评测中,我们就指出了其在拍照方面的「平平无奇」(真的),除了补光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地方,Nothing 2a 虽然搭载了双 5000 万像素广角主摄和超广角镜头,但更别对它有什么期望。Android Police 的评测就指出,Nothing 2a 不仅差异很大、HDR 效果不好,就连拍照体验也和旗舰机型相去甚远。 在正面,Nothing 2a 搭载了一块 6.7 英寸的 1080P OLED 屏幕,刷新率为 120Hz,峰值亮度为 1300nit。其他部分,Nothing 2a 还支持 IP54 级防水防尘、NFC、WiFi 6 以及双立体声扬声器等。 那么,Nothing 2a 跟价值 200 美元的 Perplexity Pro 年度订阅到底是什么关系? 赠送的Perplexity Pro:200 美元/年的AI新搜索 从 ChatGPT 在 2022 年末刚火的时候,人们就热衷讨论大模型对于「搜索」的颠覆性可能。除了各大搜索公司集体「用脚投票」,更灵活的初创公司也早就盯上了 AI 搜索的赛道。 Perplexity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被看好的一家。据 WSJ 最新报道,在即将敲定的新一笔融资中,Perplexity 的估值已经从两个月前的 5.2 亿美元跃升到了 10 亿美元,也从侧面印证了 Perplexity 的「含金量」。 而据官方公告,只要在 3 月 5 日至 3 月 19 日期间购买 Nothing 2a,Nothing 会发送 Perplexity Pro 兑换码到邮箱,只要在 4 月 30 日之前到激活就能享受一年的 Perplexity Pro 订阅。 但 Perplexity 的搜索服务到底能带来什么?Perplexity Pro 又有什么区别? 与传统的搜索体验不同,Perplexity 是利用大模型为搜索查询提供直接答案,而非提供经过复杂算法排序后的一堆网页列表,你不需要多次打开链接、浏览、筛选和理解信息。 但也与直接询问 ChatGPT 这类产品不同,Perplexity 会先访问并学习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相关内容,再围绕问题生成回答,同时也会提供来源以供验证。所以就算都是基于 GPT-4,比起 ChatGPT,Perplexit 往往更聚焦在问题上,信息也更准确。 在 Copilot 模式下,Perplexity 还会帮助用户明确问题来缩小查询范围,以此提高回答的精确度。此外,Perplexity 也在很早就设计了「追问」,沿着之前的问题和回答,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基于提问。 在底层,Perplexity 也一直在更新和增加更先进的大模型,从最早的 GPT-3 升级到 GPT-3.5 以及 GPT-4,从 GPT 扩展到 Claude、Gemini 以及 Mistra Large 等模型,他们还基于 Llama 2、Gemma 以及开…

    2024-03-15 数字经济
    22.9K
  • 小蝶量化:牛市不做波段 , 质押空投控制仓位

    节后,以太坊的涨势变得较为强势。而且最近以太坊生态中无论是二层扩展还是游戏等板块也开始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这些都应该是短期利好的消息。 而与此同时,比特币的走势却显得稍微有些弱。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 网上渐渐地又开始讨论比特币短线的“顶”是否到了,以太坊短线的“顶”可能在哪里。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个值得注意的事项: 那就是不要做什么波段,不要管什么短线的顶,我们要彻底忽略这些干扰我们的信息,现阶段坚定地拿住手中的比特币和以太坊。我们积攒的筹码根本就不是为了眼前这点鸡零狗碎的小利,而是为了接下来在牛市中收获丰厚的果实。 很多时候,我觉得对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避坑远比盈利要重要,因为不盈利我们最多失掉一次机会,但我们还能把握未来;但踩进坑里,我们很有可能就万劫不复,连把握机会的本都没有了。 节前狂飙的Pandora代币就是一例典型。 代币的单价已经接近10个以太坊了,但接下来的几天,代币的价格就出现了大幅下滑。现在,它的价格只有不到5个以太坊。 我记得在它最后狂飙突进的那几天,网上有不少认为它的价格还能再上涨100倍。 对此我不敢作这样的预测。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在一个代币刚诞生时,就被非常多人看好。这样的代币十有八九未来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或者即便有,其场景也是大家不可能想象得到得。 其实还有一段话,同样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在一个代币刚诞生时,就被不少人认为未来还能再涨百倍,这样的代币十有八九未来是很难再涨那么多的。 比特币、以太坊、ORDI等等无一不是如此:它们在刚诞生时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相信更不敢公开说它们未来还能再涨百倍。 回到Pandora的例子,对散户投资者而言,如果在节前它狂飙突进的高潮期头脑发热地冲进去了,接下来直接面对的就是损失。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

    2024-09-27
    5.8K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