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机遇,苹果、三星再战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实现当年Google Glass的梦想?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AI成为了消费电子行业的重要议题,各种产品如AI PC、AI手机、AI扫地机器人等纷纷涌现,似乎万物都在向AI化迈进。

作为行业领导者,苹果在这一年中展现出了相对低调和谨慎的态度。除了在最新的iOS系统中展示了一些「机器学习」的功能之外,苹果并没有过多地公开其在AI领域的进展。

然而,根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的最新报道,苹果正在秘密研发AI眼镜和带有摄像头的AirPods。

AI新机遇,苹果、三星再战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实现当年Google Glass的梦想?

图片来源:AI生成

事实上,自2024年起,越来越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例如,三星的Galaxy ring和AI Pin,尽管还未正式上市,但已经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在CES上备受瞩目的Rabbit R1,其创始人吕骋也预测,未来的产品形态可能会是一个基于TWS形态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所以,消费电子行业的下一个热点会是可穿戴智能设备吗?

下一代终端设备,黎明不远?

据彭博社马克·古尔曼爆料,苹果全新的智能眼镜将会比Apple Vision Pro更加便宜,产品形态类似Meta Ray-Bans智能眼镜,配有内置扬声器、摄像头、健康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功能,用户可以在没有显示屏的情况下与之对话。

至于带有摄像头的AirPods,其在Apple的内部代号为B798。大小和现有AirPods几乎相同,加入了低功耗摄像头,可调用AI功能对用户的日常使用提供帮助。

身在XR行业的刘平告诉钛媒体App,如果苹果愿意,在现有Apple Vision Pro的基础上,砍掉对外显示眼部状态的显示屏就可以获得一个重量更轻、佩戴舒适度更好、价格也更便宜的眼镜产品。目前行业的相关供应链已经很是成熟,对于苹果这样的公司来说,做一个眼镜产品不是难事。

苹果的两款新品,一同指向了用于长时间佩戴、可以时刻保持在线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这种似乎并不新鲜,但也从未大红大紫的产品。

早在2012 年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Glass横空出世,被认为将会是定义未来十年科技走向的产品。

Google Glass可以显示天气、消息、电话等信息,也可以用来拍照、录视频、导航,或者唤起Google Assistant帮助你搜索内容。即便是在十年之后,这也不能说是落后的概念。

尽管Google Glass在技术上表现出其“先锋”的特点,但从实际应用中来看,它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首先,尽管官方宣称其标准续航时间为6小时,但在实际使用中,特别是在频繁拍照和录像的情况下,其续航时间可能仅为2小时,而这正是Google为这款产品所强调的主要功能之一;其次,由于Google Glass配备了摄像头和麦克风,引发了隐私和社交隔阂问题,使得佩戴者周围的人可能会担心自己被未经许可地拍摄或录音,从而产生了警惕和不安的情绪。

受限于彼时的硬件算力、制程工艺、网络基础设施、社会接受程度,无论是Google Glass还是随后国内跟上的百度Eye,都没有取得成功。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记得这款产品,也算是帮助后来的一系列可穿戴智能设备在社会中建立了认知。

进入2024年,新形式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在AI和算力的同步加持下,似乎开始了又一次的「攻势」。

AI新机遇,苹果、三星再战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实现当年Google Glass的梦想?

图片来源:AI生成

在最近结束的MWC展会上,三星智能戒指Galaxy Ring首次公开展示。这款产品不仅具备健康追踪功能,如心率和睡眠监测,还会根据用户的身体状态给出评分。此外,Galaxy Ring还拥有与智能手机相似的非接触式支付功能。

三星方面透露,未来将通过其可穿戴设备,进行无创血糖监测和血压传感,而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除了传感器需要突破外,三星方面也指出,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健康理解。

三星电子数字健康团队负责人Hon Pak表示,“想象一下,这个大型语言模型充当我的数字助理,同时查看我的医疗记录、生理数据、我与移动设备的互动情况。这将带来更多的洞察力和个性化的机会,人工智能助手可以在此期间提供帮助。”

除了苹果、三星这样的消费电子超级巨头外,很多厂商也嗅到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新机遇。

2023年11月,美国科技公司Humane发布了可穿戴智能设备——Ai Pin,以全新的人机交互理念和搭载GPT大模型等特点,快速在国外网络上获得广泛关注。

Ai Pin是一款无屏幕智能设备,完全依靠语音和手势来完成交互,以磁吸的形式佩戴在用户的衣服上,支持常规手机上的通话、音乐播放、拍照录像等功能。Ai Pin本体重量约34克,磁吸电池重量为20克,售价699美元,订阅费每月24美元,预计于2024年3月发货。

AI新机遇,苹果、三星再战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实现当年Google Glass的梦想?

图片来源:Rabbit官方视频

2024年1月10日,前渡鸦科技创始人吕骋发布了Rabbit R1。这款产品具备交互式问答功能,在绑定Uber、Spotify等账号后,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操作播放音乐、打车、订餐、规划旅行等。

Rabbit R1具备视觉识别功能,可以识别冰箱里的食物并为用户规划低热量晚餐。该产品利用自家的大型动作模型(LAM)学习并重复用户在PC端的操作。用户只需发出语音指令,Rabbit R1就能重复此前在PC端的功能。

虽然Rabbit R1并不是一款「可穿戴」设备,但从其设计理念上,一款「可移动」智能设备,也许就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试制品。吕骋在视频对话中曾表示,Rabbit R1是一款从软件角度出发而非硬件的产品。由于当前芯片和主板技术的限制,Rabbit R1的大小只能达到「半个iPhone Pro Max」的程度。

不过未来的Rabbit产品形态可能会更加小巧,可以集成在TWS耳机上,或者以智能手表的形式出现。「如果是一个像Airpods Max一样大的产品,我们早就能够做出来了」吕骋补充道。

钛媒体App根据Canalys此前公布的数据测算,全球智能可穿戴腕上设备总出货量达到了1.845亿台,相比2022年的1.828亿台,仍保持了增长态势。在全球消费电子普遍疲软的时间点上,可穿戴智能设备体现出足够的韧性。

算力与AI,产品背后的源动力

AI新机遇,苹果、三星再战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实现当年Google Glass的梦想?

图片来源:AI生成

在越来越多在前台展示给公众的产品之外,可穿戴设备的迅速升温,离不开背后算力、人工智能和厂商用户学习能力的逐年提高。

目前,高通最新的可穿戴设备芯片是2022年发布的骁龙W5+,为可穿戴平台打造,采用4nm工艺,支持低功耗状态功能,即引入了深度睡眠和休眠这两个工作机制,让同样是300mAh电池的手表,在换装W5+后可以多使用15小时。钛媒体App从可穿戴智能设备厂商方面获悉,W5+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

曾在国内某大厂负责智能手表研发的李天告诉钛媒体App,在智能穿戴设备方面国内厂商其实不缺想法和方案,但往往会在芯片层面遇到天花板。

“国内厂商的高端智能产品用的基本都是高通的方案,虽然比不上苹果的芯片,但也是能买到的最好的选择。往往我们想做一个24小时standby的功能,最后到了产品层面,要不就是算力达不到要求,要不就是功耗过高影响续航,就只能放弃掉。考虑到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眼镜,都只有很小的空间容纳电池,因此导致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正因高通芯片的性能不佳,苹果和三星得以凭借在芯片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在这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据《电子时报》报道,三星正在测试在SF3 节点上制造的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这是三星使用3nm工艺的首款芯片,预计将设计用于可穿戴设备。公司很可能会在三星 Galaxy Watch 7和其他设备发布之际,正式推出这款芯片。

在苹果这边, 最新款Apple Watch Ultra 2 所搭载的全新 S9 SiP 芯片所采用的双核中央处理器,具有56亿个晶体管,相比上一代增加了60%之多。而新的四核神经网络引擎,处理机器学习任务的速度最快达两倍。得益于领先的算力, Apple Watch Ultra 2支持了全天候的double-tap手势,当用户不方便使用手指触控屏幕进时,只要将食指和大拇指捏合在一起,就可以触发接听电话等操作。

虽然,目前Apple Watch Ultra 2所采用的芯片仍为5nm工艺。但是,有消息称苹果下一代可穿戴智能设备将会采用和iPhone 15 Pro相同的3nm工艺,其性能与功耗也要好于现有的产品。

AI新机遇,苹果、三星再战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实现当年Google Glass的梦想?

图片来源:AI生成

除了核心芯片之外,具有边缘智能能力的MEMS芯片也正在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续航表现提供助力。像是生活中常见的智能手表,之所以能够每天监测自己是否完成了锻炼目标,就是依靠MEMS实时监测加速度的变化,从而获知佩戴者运动的状态。运动时加速度计MEMS检测到一个周期性的正弦波,通过计算波峰、波谷的数量,就知道佩戴者每天运动的步数是否达标。

像智能手表、TWS耳机,只需要为加速度计MEMS保留一个很小的供电,就可以让大部分系统保持待机状态,无需调用核心芯片,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节能的效果。以ADI的ADXL367 MEMS芯片为例,针对于TWS真无线的耳机,ADXL367已经集成了单击、双击的监测算法,因此不需要TWS厂商去做算法分析,MEMS可以通过判断输出波形来确定用户是不是在做一个或者双击的动作,从而解放中央处理器的计算压力。

除芯片外,如今的人工智能也在一日千里的发展。

以GPT3.5和GPT4为例,早先版本的GPT3.5的参数规模是1750亿,最新款的GPT4的参数规模已经达到了1万亿。而更大的参数规模,就意味着模型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越强,可以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和问题,

吕骋在与This Week in Startups的对话中,曾表示如今大模型的普及,对于人与设备的语音交互有着重要的意义。吕骋透露,上一次创业时推出的渡鸦智能音箱产品,受制于人工智能的水平,其语音识别正确率只有73%-74%,不能让人满意。而在2024年的大语言模型帮助下,如今Rabbit R1可以以70种方式去理解同一句话,语音识别正确率大幅提高。

在大模型应用方面,相关厂商也已经开始了布局,像是华米就在MWC 2024展会期间发布了由AI大模型语言驱动的Zepp Flow。不同于以往的产品,Zepp Flow允许用户自由表达,无需特定的命令短语,且能做到高效识别和精确理解。

而在此前,vivo已经在vivo Watch 3上发布了蓝河操作系统,内置了蓝心大模型。虽然暂时只能能够提供AI创作智能表盘等功能,但也算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有智能手机和PC的映衬,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新一轮集中爆发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但正所谓「好饭不怕晚」,在芯片技术的加持之下,乘着大模型发展的东风,在一个接受程度更高、科技气氛更加活跃的社会环境中,也许就能够实现当年Google Glass改变世界的梦想。(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吴泓磊 编辑/钟毅,文中刘平、李天为化名)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Metatrend元潮

(1)
上一篇 2024-03-15 19:12
下一篇 2024-03-15

相关推荐

  • 被遗忘的“线下手机”:疯狂「堆料」,加速内卷

    文 | 雷科技leitech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线下手机”这个概念? 在小米手机诞生后的几年时间里,线下手机与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互为对立,随着时间推移,线下手机的定位已逐渐变成那类颜值不俗但性能平平的手机品类。简单来说,线下手机就是各品牌用于「走量」的机型。 过去几年时间里,线下手机始终专注于在质感、设计上发力,比如vivo S15的「双镜云窗」、OPPO Reno 9的「金丝琉璃工艺」,绝对称得上是手机工业设计里的又一典范。而线下手机的缺点也很明显,性能不出众、影像表现平平,甚至于很多在旗舰市场已经非常稀松平常的周边配置,在这个品类里也相当罕见。 (图源:vivo) 或许感受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各品牌也将在今年对线下手机这一品类进行改革。微博@数码闲聊站透露,今年的线下手机市场会变得非常热闹,四等深曲面屏、联名影像、硅负极大电池等旗舰配置将轮番登场。当线下手机也开始「堆料」,会对中端手机们实现降维打击,还是在过度内卷里败下阵来呢? 被遗忘的线下手机,要加速「内卷」了 相较于在配置上你追我赶、相互厮杀的中端市场,线下手机一直显得十分平静,尤其是性能部分,更是没有太多「越级」的欲望。 比如说,部分品牌主打线下市场的最新款「大杯」机型,仍配备了2022年的旗舰芯片,而中端市场上,骁龙8 Gen 3、天玑9300已经开始普及了。不过,线下手机的目标客户向来都不是对性能相当敏感的群体,只要这些机型在设计上足够好看,上手体验不错,又或是在某些功能上表现亮眼,就会收获大众的青睐。 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要追溯到2023年,荣耀100系列的发布会上。众所周知,荣耀数字系列向来都是线下市场的佼佼者,其不俗的设计、出色的护眼效果,都是大众消费者所追求的。但荣耀100 Pro率先搭载了当代旗舰骁龙8 Gen 2移动平台,在性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给竞品们来了个「下马威」。 (图源:荣耀) 这样的进步效果也十分明显,据荣耀官方数据,荣耀100系列首销打破了荣耀所有手机的首销记录,其中荣耀100 Pro较前代提升达500%,表现相当亮眼。或许是看到线下市场仍有较大的空缺待填补,各品牌们也开始走起了「堆料」路线。 性能上,高通即将发布的骁龙8s Gen3和骁龙7+ Gen3都将会是线下手机市场的主力军,前者在制程工艺、芯片方案部分与当代旗舰骁龙8 Gen3同根同源,实力不容小觑。目前基本可以确定一加Ace 3V、小米 Civi 4、荣耀200等机型会采用。 (图源:小米) 当然,关于骁龙8s Gen3这颗芯片,我们最好奇的还是它是否会完整地继承骁龙8 Gen3上那颗NPU带来的73TPOS算力,毕竟AI是手机市场未来的主旋律,只有强大的算力支撑才能实现更多新鲜功能。 而在影像部分,进步最为激进的还数小米Civi 4,徕卡影像搭配5000万像素可变光圈主摄,跻身手机影像第一梯队不成问题。另外,从爆料信息来看,今年大多数线下机型都会开始启用潜望长焦方案,对于vivo S系列、OPPO Reno系列来说,潜望长焦的加入有利于在人像摄影上开发出更多玩法。 至于一些周边配置,譬如无线充电、硅负极大电池、1.5K等深四曲面屏都会陆续登场。 逐渐补足「短板」,使这些线下手机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也会导致其与中端产品线之间的定位愈发模糊,这样的方案是好是坏,还得留给时间去检验。 疯狂「堆料」求上进,线下市场变香了? 线下手机一直以来都是各品牌的主力军,由于这类产品的定案主要集中于设计、用材上,其成本不会太高。换句话说,线下手机才是手机厂商们主要的利润来源。 以一加为例,早在2022年就提出了「质价比」的新口号,随后推出的一加 Ace 系列开始对机身设计、质感进行优化,对于一款定价相当谨慎的中端机型而言,追求质感无疑是一场豪赌。一加发起的「质感内卷」仍在继续,包括真我、Redmi、iQOO在内的主打线上市场的品牌,都开始注重手机质感的提升。 (图源:OPPO) 除了对手机质感的优化,这些中端手机也开始在周边配置上发力,譬如iQOO,在iQOO 12上着重提升了扬声器的表现,高音质、大音量,这在此前也都是线下手机关注的方向;荣耀则是更加关注护眼技术,其「绿洲护眼屏」开始在GT系列上使用。 可以说,线下手机的改革是被动的,质感、周边配置,甚至于部分特色功能都开始被线上市场的中端机型超越之际,其用特色卖点筑成的围墙也在一点一点崩溃。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为线下手机带来了压力,例如AI性能和影像,都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即便是大众消费者,也会对这些特性感兴趣。尤其是AI,这部分性能的提升不能光靠云端的优化,就像OPPO的安第斯大模型,一直主张端侧与云端大模型算力结合,这就十分考验手机本身的算力表现。按以往的线下手机来看,这些中端芯片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AI运算量。 (图源:OPPO) 但线下手机加入这场「内卷」会是一件好事吗?对于消费者而言,当然是。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线下手机往往有着更时尚的设计和更优秀的质感,例如荣耀100系列,又或是vivo S18系列,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机型。在此基础上,提升性能可以帮助用户保持长时间使用的流畅度,以及体验到更强悍的AI功能,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手机加速内卷,任何细分市场都在成“血海” 长期以往,消费者对线下手机的态度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其手感、质感和优秀的设计,恨其在性能上的不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米第一款主打线下市场的机型小米Civi 1,在进入清库存阶段后受到了大量用户的追捧,这款手机在酷安上的评分也一路飙升。 说白了,线下手机正是因为「不够均衡」而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图源:小米) 线下手机能够补足「短板」,获得与中端机型较量的入场券,对于整个手机市场的竞争也是存在一定的益处,尤其是在性能提升后获得的AI算力的提升,更是手机品牌辐射市场影响力的重要筹码。但如何去平衡线上线下两种不同定位的机型,做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这或许就是厂商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2024年手机市场加速内卷,在传统的细分市场外,除了线下手机还出现了“中端机”、“3000元机”、“影像手机”和“性能手机”等超细分品类,且竞争均日趋激烈。比如真我和iQOO就不约而同地为中端手机找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补足影像上的短板,使这些价格适中的机型变得更加「全能」,创造新的卖点。 AI则是2024年手机市场的核心关键词,伴随着处理器算力的提升与各品牌自研大模型的落地,智能手机也将顺利地朝着AI手机时代过渡。AI手机能否给手机市场创造如同“智能手机”一样的巨大增量?专注于AI硬科技的雷科技将密切追踪,敬请期待。

    2024-03-15 数字经济
    3.6K
  • 《全国法院金融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关于虚拟货币纠纷案件的审理部分(第83-88条)

    (四)关于虚拟货币纠纷案件的审理 会议认为,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炒作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防控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国务院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禁止开展和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清理取缔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 人民法院审理与虚拟货币有关的纠纷案件时,应当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国家金融监管和产业调控等公共政策的调整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准确认定当事人实施的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法律行为效力。 83.【以虚拟货币为支付对价纠纷的处理】 虚拟货币具备网络虚拟财产的部分属性。当事人之间约定以少量虚拟货币抵偿因互易、劳务等基础关系所生债务的,如果不存在其他无效事由,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当事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交付虚拟货币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因相关政策限制等原因不能实际履行的,可按合同签订时约定给付虚拟货币一方接受相应财产的实际价值确定其赔偿损失范围。当事人假借基础交易合同之名,以虚拟货币为经常性支付工具兑换法定货币或实物商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84.【委托投资虚拟货币纠纷的审理】 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登记注册账户,委托受托人从事投资活动的;或者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或实际上借用他人名义从事投资管理的,可认定双方成立委托投资合同。 合同签订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月 4 日)发布之后的,因代理事项违法,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委托合同无效。对委托人因此所受的损失,可以将委托事项的发生原因作为确定过错程度主要考量因素,由当事人分担。 85.【与“挖矿”有关的纠纷】 虚拟货币“挖矿”是指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从案件审理情况看,因“挖矿”引发的纠纷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当事人为通过挖矿活动获取虚拟货币,购买、租赁生产虚拟货币的矿机,因矿机价款支付发生纠纷;一种是融合了矿机买卖、合作分成或托管服务等多重法律关系的合作模式,如当事人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挖矿机并约定在取得虚拟货币后进行分成,后因卖方未交货或者未分成形成纠纷。 “挖矿”活动因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带动作用有限等原因,逐渐受到严格管控和有序清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根据不同时期公共政策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合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2021 年 9 月 3 日)发布之前,国家政策并未明确禁止挖矿活动。对此前当事人约定买卖、租赁、保管“矿机”或附加提供相关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服务的合同,诉讼中又以合同标的物或合同目的违法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因政策出台导致合同嗣后履行不能,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合同,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对 2021 年 9 月 3 日之后当事人约定买卖、租赁、保管“矿机”或附加提供相关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服务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案件审理中,一方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有效并请求继续履行合同,另一方主张合同无效的,或者一方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并返还财产,而另一方主张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向原告释明变更或者增加诉讼请求,或者向被告释明提出同时履行抗辩,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当事人按照释明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归纳为案件争议焦点,组织当事人充分举证、质证。 86.【用户与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之间的纠纷案件】 用户于《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发布之前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交易平台未履行服务协议导致其损失的,应依法向用户承担违约责任。用户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少相应的损失赔偿额。 用户于《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发布之后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以交易平台或虚拟货币发行人未履行清退义务导致其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其向有关部门申请处理。 87.【判项及执行问题】 对当事人要求交付或返还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查明虚拟货币的持有状况,明确是否具备交付或返还的可能性,并在文书中载明。经审理查明确定不能返还或交付的,应引导当事人提出合理诉求,鼓励当事人就财产性权益达成合意。 经审理查明具备实际履行基础的,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诉请在判项中明确交付或返还虚拟货币,负有交付或返还义务的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依照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相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88.【经济纠纷涉及经济犯罪的处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商事案件中,发现行为人以代币发行融资或以从事虚拟货币理财及其他资产管理类活动等名义涉嫌非法筹集资金、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涉众性经济犯罪的,应当及时将犯罪线索移送侦查机关。 侦查机关作出立案决定前,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作出立案决定后,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侦查机关未及时立案的,人民法院必要时可以将案件报请党委政法委协调处理。当事人基于基础法律关系而发生的非经营性“虚拟货币”交易或抵偿行为,与上述涉众性经济犯罪无关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023-07-20
    934
  • 魅族「终结」传统智能手机后,沈子瑜预测AI终端将在明后年爆发

    近两年,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处于下行通道。来自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均显示,即便是去年四季度有所回暖,整年的数据仍旧是负增长。在换机周期已经增至51个月的当下,手机市场需要一个新的变量,去刺激一下这沉闷的行业。目前来看,AI是所有手机厂商公认的答案。 春节过后,多家国产手机品牌宣布“All in AI”,其中魅族显得更为激进,直言“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面拥抱AI。未来的方向和别的手机厂商也有所不同,不是围绕手机做+AI,而是围绕AI去做新的平台、新的硬件。 2月29日,魅族借着魅族 21 PRO 的发布,进一步透露了“All in AI”战略规划的详细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较AI手机的叫法,魅族将21 PRO定义为“开放式AI终端”,从这一定位也能看出魅族在AI时代的突围逻辑和方向。 “AI终端爆发的时间点我个人觉得应该在明年和后年”,在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看来,经过两年的团队磨合、资源配置、产品布局以及相关技术的充分预研,魅族目前已具备向AI领域全面转型的能力。“魅族AI Device将改变硬件的形态,让用户感受到我们终端是不一样的,这才是价值所在。” 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句号”,重回国内中高端前五目标不变 2023年,在星纪魅族集团成立之际,沈子瑜曾对钛媒体App透露,“三年重回全国中高端市场前五的位置并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对于魅族的产品线,沈子瑜也定下了基调,未来会专注在中高端市场进行深耕。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魅族定义的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最后一款产品,在魅族21 PRO的发布会上,李楠和杨颜这两位元老“回归”,作为宣讲嘉宾,将很多魅友带回了那个闪耀的时代。 不过,消费市场,产品力才是核心。钛媒体App发现,作为一款旗舰机,魅族21 PRO在硬件上也是堆了不少料,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不同于友商着重发力的点,魅族更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下了大功夫。 对此,沈子瑜向钛媒体App解释道,“这就是魅族细节性的体现,在细节控制上友商和我们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大面积超声波指纹识别,解锁面积从8mm*8mm提升至30mm*20mm,解锁面积比魅族20 PRO大出9倍,能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交互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 作为回归后的品牌大使,李楠则给出了更高的评价,公开表示“魅族21 PRO就是一个价格更合理的苹果,或者是更有品味的小米,或者是系统更优雅,更强大,更接地气的三星”。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魅族21 PRO首销当天达成魅族20 PRO同期销量的166%,在京东以及天猫电商平台上,收获5000元价位段的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交互体验是核心,要做AI时代的“树莓派” 作为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句号”,魅族21 PRO还有一个新的定语—开放式AI终端。在魅族的定义中,魅族21 PRO是其踏入AI时代的开端,也是AI时代定位的体现。 “之所以21 PRO晚了四个月,就是因为我们要把FlymeOS AI的version做出来。” 其实,对于魅族转向AI的战略和态度,外界一直是比较吃惊。毕竟许多头部品牌的动作都相对保守,但魅族则显得很激进,甚至比当初从MP3转向智能手机时代更为激进。关于这一点,钛媒体App认为,主要核心还是两个,一是AI时代的变革不容迟疑,二是魅族要弯道超车,只能更彻底,而不是瞻前顾后。 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与此同时,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约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沈子瑜认为,AI终端爆发的时间点应该在明年和后年,未来十年AI终端也将会是用户的超级入口,整个交互体验需要有革命性创新。 根据魅族公布的“All in AI”战略来看,其核心包含三个方面:打造AI Device产品、重构Flyme系统和建设AI生态。其中,魅族AI Device包括产品形态AI原生设计、硬件算力AI全局调用等,重点在重构硬件的产品形态;Flyme系统将从底层重构系统及应用,从而让AI技术能够更深入地融入操作系统中;魅族还将重点建设AI生态,换句话说就是向OpenAI在内的众多国际顶级大模型团队全面开放魅族AI Device硬件。 AI浪潮下,交互方式正迎来根本性的变革,无论是硬件、系统还是生态未来围绕的都是交互。“我们终端公司解决的是人机交互体验,所以说交互体验决定了软件架构,决定了硬件和软件的系统包,以及决定了我们的服务接入”,沈子瑜说道。 交互的第一手是硬件,在他的设想中,AI Device的硬件形态是要一拿起来就让用户能够跟AI Agent去沟通,而不是去打开App。交流中,沈子瑜还透露,魅族 AI Device完全就会是硬件上的重构,从零开始,形态会发生变化。 确立了交互在AI时代的地位,Flyme自然就成为魅族AI化后的关键,这也是AI时代操作系统的基建能力。目前,AI能力已经在Flyme 10.5上有所展现,比如Flyme的Aicy语音助手等,更多的功能也在测试中。 作为魅族AI战略的决策者,沈子瑜也是进一步确认了Flyme的核心地位,“Flyme 一直是人机交互体验的领导者,现在Flyme要AI化,要把领先的体验和设计做出来,并且在AI上面做出我们的创新。” 为了打造AI系统新体验,除了魅族自身的投入肯定是不够的。开放合作是必做题,这也是魅族在宣布全面拥抱AI之前就想清楚的问题——做平台,定位开放式AI,做AI时代的“树莓派”,通过AI的能力把硬件的权限和能力赋予给服务商、用户。 在这个思路下,魅族将不仅对软件开发者开放,允许LLM向用户请求数据,并开放SOC边缘AI API等技术接口。还对所有大模型都提供了系统权限、Flyme API文档等支持,针对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大模型应用团队还设立高达100万人民币的悬赏机制。 “因为是我们是硬件厂商,FlymeOS AI就是把硬件能力转化成软件能力给到HMI,叫操作系统化。同时,也要让第三方的AI Agent进来,就像你的助理,有的助理可能是文笔比较好,另外一个助理更擅长社交,每一个场景下都能够有最适合的那个助理。” 不过,钛媒体App认为,对于硬件厂商,如何把握开放权限的度是关键,主动权的把控会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这需要和服务商去交涉,去谈判。毕竟,无论是传统智能手机时代,还是AI时代,用户是核心,平台和服务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不能损害用户的利益。 做减法和聚焦,还要做AI时代的“灯塔” 星纪魅族成立的这一年,中间有过多次调整。现如今,在AI战略下,魅族要做的是减法和聚焦,聚焦在以AI为核心的能力构建上。 按照规划,魅族将通过三年的生态布局和技术沉淀,逐步完成All in AI愿景。今年的重点是构建起AI时代操作系统的基建能力,并计划在今年美国黑色星期五期间,发布魅族首款AI Device产品。 沈子瑜表示,首款AI Device产品也是强调AI的交互能力,魅族要做的事是基于一个开放的底座,把整个生态的Agent接进来,这也意味着 FlymeOS AI化以后整个的工作量会比较大。“其实要做的就是把整个软件架构重构,交互体验也重构。” 不过,基于AI生态研发理念的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AI Device和传统智能手机在屏幕、交互…

    2024-03-15 数字经济
    7.1K
  • 49152个GPU!Meta最新算力集群曝光,扎克伯格:算力,算力,还是Meta的算力

    相信你或多或少对GPT有一定的了解,但我赌你没听说过bGPT。bGPT的意思是byte GPT,即字节GPT。 图片来源:由无界AI生成 Meta 近日披露了两个新的 GPU 集群,将用于训练下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包括即将推出的 Llama 3,以及 GenAI 和其他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新的集群在硬件、网络、存储、设计、性能和软件等方面进行了定制优化。 Meta 公布的两个 GPU 集群 GPU 总共拥有 49152 个GPU,每个集群都装配了H100 GPU,而 Meta 此前 AI 研究超级集群 (RSC) GPU 集群约有 16000 个 A100 GPU 。RSC 在 Llama 和 Llama 2 的开发以及计算机视觉、NLP、语音识别、图像生成、编程等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yTorch 创始人,Meta 工程师 Soumith Chintala 在 X 上分享了关于 Llama 3 的一些细节:使用了 RoCEv2 网络,基于T ectonic/Hammerspace 的 NFS/FUSE 网络存储,标准版本的 PyTorch,带有一些补丁的 NCCL:补丁和交换机优化使集群具有相当高的网络带宽实现,各种调试和队列监控工具,例如 NCCL 异步调试、内存行重新映射检测等。 Meta 表示将使用新的 GPU 集群来微调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并训练更强大的新系统,包括 Llama 3。此外,Meta 还透露正在对 PyTorch 人工智能框架进行升级,为支持更大规模的 GPU 训练需求做准备。 在算力军备的路上越走越远 新的 GPU 集群是 Meta AGI 路线图的一部分,目标是到 2024 年底,基础设施建设将包括350,000 个 NVIDIA H100 GPU,计算能力相当于将近 600,000个 H100 GPU。作为对比,OpenAI 训练 GPT-4,用了大约 25000 个 A100 GPU。而训练 GPT-5 预估需要 30000 到 50000 A100。 要保持在 AI 领域的领先地位,意味着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对于 Meta 来说,军备还远未结束。根据市调机构 Omdia 发布的报告,Meta 在 2023 年买了超过 15 万块 NVIDIA GPU,与之相当的只有微软,而亚马逊、甲骨文、谷歌、腾讯等都只拿到了 5 万块左右。2024 年 Meta 预计将购买超过 35 万块英伟达 H100 GPU,H100 售价为 2.5 万至 3 万美元(不考虑溢价),如果 Meta 支付的是较低的价格区间,那么将支付给英伟达接近 90 亿美元。 在 Dot-com 泡沫时代,任何人都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启动一个网站,个人开发者和初创企业能够借助普及的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在不同成本的范围内推出产品和业务。而现在,似乎只有那些互联网巨头和明星创业公司才能构建 AI 模型。所有这些公司都从投资者那里拿钱,然后再把钱交给云计算公司和英伟达,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英伟达的股价在如此短时间内超过 2 万亿美元的原因之一。 更多架构细节 关于这两个 GPU 集群的具体架构细节,虽然这两个集群的 GPU 数量相同,通过 400Gbps 端点相互连接,但采用了不同的架构设计。网络方面,其中一个集群采用了一个集群采用了具有融合以太网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RDMA) (RoCE) 网络结构解决方案,另一个则使用了 Nvidia 的网络架构技术 Quantum2 InfiniBand。 采用 RoCE 的 GPU 集群是迄今为止使用商用以太网基础设施建立的最大的 H100 GPU 集群 这两个集群均采用 Meta 的开源 GPU 硬件平台 Grand Teton 构建,该平台专为支持大规模AI工作负载而设计。据称,Grand Teton 的主机到 GPU 带宽是前代 Zion-EX 平台的四倍,计算和数据网络带宽是两倍,功率需求也是两倍。 Meta 表示,这些集群整合了其最新的 Open Rack 电源和机架基础架构架构,旨在为数据中心设计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根据工程师们的说法,Open Rack v3 允许电源架可安装在机架的任何位置,而不是固定在母线上,从而实现更灵活的配置。 存储在 AI 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处理大量的图像、视频和文本数据的多模态训练任务。存储方面,Meta 新集群使用自主开发的”Tectonic”分布式闪存存储解决方案满足数据和检查点需求,并与 Hammerspace 合作部署并行网络文件系统,解决了数千个 GPU 数据和检查点的需求。提高开发体验。 优化整个系统(软件、网络等)后,大型集群性能恢复到理想的 90%+ 范围 性能方面,Meta 建立大规模AI集群的原则是同时最大化性能和易用性,通过优化内部作业调度器和网络路由策略,以及与 NVIDIA 集体通信库(NCCL)的改进,提高了大型集群的性能,实现了与小型集群相同的优秀性能。在实际测试过程中,Meta 比较了小型集群和大型集群的性能,以发现瓶颈所在。在上图表中,展示了大量 GPU 在预期的屋顶线性能消息大小下相互通信时的 AllGather 集体性能(以0-100的标准化带宽表示)。 大型集群的开箱即用性能最初很差且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eta 对内部作业调度器如何根据网络拓扑感知调度作业进行了多项改进,这在减少网络上层流量方面带来了延迟上的好处。 Meta 官方博文中的一个小标题,网友:我懂你意思 Meta 还提到,公司将继续全力支持在人工智能硬件技术栈方面的开放创新,Meta 强调了对开放式计算和开源技术,新的集群均基于 Grand Teton、OpenRack 和 PyTorch 等平台构建而成。 离 Llama 3 更进一步 在 AI 领域,Meta 去年推出了大型语言模型 Llama 2、定制芯片 MTIA、文生图广告工具以及聊天机器人Meta AI 。 其中,Llama 2 的发布以及开源可商用是开源模型社区的里程碑,扎克伯格曾表示,虽然 Llama 2 不是行业领先的模型,但它是最好的开源模型,而 Llama 3 及以后的版本的目标是构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模型。 根据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Meta 计划于 7 月发布 Llama 3,可能达到超 1400 亿参数,比Llama 2 模型的最高参数翻了一倍。据内部人士透露,Llama 3 相对于 GPT-4、Gemini 和 Llama 2,放宽对安全限制的设定,即所谓的“安全围栏”。这意味着在处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Llama 3 旨在提供更好的回答。Meta 的这一举措显然是希望至少能够提供有关用户查询的相关上下文,而不是简单地忽略或拒绝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简而言之,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提供更多信息,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对话。 新的基础设施,更多的 GPU 储备,扎克伯格 All in AGI 似乎比投入元宇宙更靠谱,股价也迎来上涨,招聘 AI 人才时也可以底气更足地说自己是“GPU RICH”,看上去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只不过还是没躲过美国网友的无情(无脑…

    2024-03-15 数字经济
    6.3K
  • 印度即将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卢布”

    Decrypt 10 月 10 日报道,根据印度央行近日发布的一份文件,印度储备银行已提议分阶段试点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该文件指出,印度储备银行计划在有限的试点中推出电子卢布,旨在将其作为与纸币一起发行的另一种货币形式;电子卢布也将作为加密货币的替代品。 印度央行认为,不受限制地使用加密货币对印度的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构成风险,这削弱了政府确定和监管货币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对 CBDC 的需求。 据了解,印度央行正在考虑发布两种版本的 CBDC:一种用于公众零售支付,另一种用于银行之间转账结算和批发交易。 印度政府于 2 月首次宣布启动 CBDC 计划,称该技术将大大推动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储备银行引用了中国和其他 16 个目前正在试行自己 CBDC 的国家作为现在推进电子卢布的理由。分析称,印度可能感受到了中国稳步推进  CBDC 的压力。 除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6 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国会最终将获得美国中央银行关于发行 CBDC 的指导。据了解,美联储早在 2017 年开始就一直在研究数字美元的前景。​​​​

    2022-10-10
    4.0K
的头像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