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OV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手机是切入口?

文 | 太平洋科技

2019年4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在“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表示,华为不造车,将聚焦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也就是在那时,华为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2019年9月,OPPO正式成立车机互融业务。2020年4月,OPPO推出了一款与BYD合作的NFC车钥匙,以此作为起点,逐步明确车机互融的生态搭建。

2020年9月,vivo正式宣布与百度达成CarLife+合作,共同打造全场景的智能车载解决方案。

2021年3月,小米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雷军表示,小米的下一阶段将为造车做准备。

2022年11月,魅族发布了旗下首款车机系统FlymeAuto,并于2023年12月宣布造车。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9年开始,手机厂商们就已经陆续进入汽车市场,最早的是华为和OPPO,vivo、小米、魅族紧随其后。那么问题来了,手机厂商们不好好做手机,为何非要跑去造车或者推出车机系统?是因为智能手机已经卷到头了?

智慧出行,一块不可或缺的生态拼图

其实不然,手机依旧是手机厂商的主营业务之一。手机厂商之所以要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因为车机刚好是他们搭建生态的一块拼图。如果少了这块拼图,那么就无法形成完美的生态闭环。

顾名思义,车机对应的是智慧出行。而智慧出行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交通出行效率、安全、便捷和环保化的全新交通模式。智慧出行的特点在于智能化、共享化、服务化和绿色化。

众所周知,传统车企在车机系统这块一直都是软肋,复杂的交互界面,繁琐的操作,似乎是想向用户传达一条信息「能不用,最好别用」。

讲到交互,可以说是手机厂商的拿手绝活。苹果作为「人机交互的王者」,2013年就已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推出了iOS in the Car计划,并于2014年更名为CarPlay。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CarPlay算是车机智能化的开山鼻祖,是苹果将做手机的思路带到了车机上,同时也为后来的智能车机确立了基本的发展方向。

不过,由于内外因素,CarPlay最终被时代所抛弃。此时,车机智能化的主导权,已经从苹果手中转交给了国产手机厂商。

以华为为例,2019年3月,在HiLink生态大会上,华为正式提出“1+8+N”的战略架构生态蓝图。一代表手机,它既是核心,也是连接其他设备的入口;8代表PC、平板、车机、耳机、手表、TV、音响,N代表其他终端设备,涵盖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慧出行五大场景。

2019年8月,华为在HDC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HiCar。

华为只做了两件事,在软件层面,华为将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HiCar Kit,允许应用与汽车共享数据和设备资源;在硬件层面,华为面向车企推出了HiCar SDK,方便汽车硬件可以直接接入华为HiCar。这样一来,手机就可以无缝连接到车机系统,方便用户在车机上使用部分手机APP,例如地图、电话等。

华米OV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手机是切入口?

2021年12月,华为携手塞力斯共同发布了全新高端智能电车品牌AITO,与此同时,搭载鸿蒙OS智能座舱和HUAWEI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的问界M5也随之发布。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真正的车机系统是鸿蒙OS,而前面提到华为HiCar只是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鸿蒙OS是预装在汽车的,而HiCar必须使用华为手机连接兼容HiCar的汽车,才可以将手机部分应用和功能投射到汽车的车载系统。

与华为HiCar类似,vivo在2021年5月推出了车机互联方案——智能车载1.0,可以通过亿连、百度CarLife等协议,将手机部分APP和功能投摄到传统车机上。

2023年11月,在VDC IoT开放生态大会上,vivo正式提出围绕智慧出行、智慧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五大场景的1+X+N战略。vivo表示“不造车,只做连接”。

当vivo部署手车互融开放的方案时,OPPO也在发力车联软件。2021年11月,OPPO发布了首个车机协同软件——Car+车联。

如果说前三家都只是提供手车互联解决方案或车机,那么小米就是真的造车。不得不佩服,小米造车的决心,从小米SU7到澎湃OS车机(2023年12月)再到车机互联应用CarWith(2022年5月),以及自建造车厂,每一个环节都是小米亲自操刀。

魅族可以说是所有手机厂商中最晚入局新能源汽车的。被传统车企吉利收购后,魅族获得了庞大的资金支持,手机已经不再是魅族的主营业务,车机和造车才是。

2023年3月,魅族发布了首款车载系统Flyme Auto。同年11月,魅族对外宣布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开启DreamCar共创计划,致力于打造出专属的MEIZU DreamCar MX。

由此不难看出,各家手机厂商入局汽车行业,都是为了补全自家生态智慧出行这块空白,而手机则是万物互联的起点。不同手机厂商所选择的道理也各不相同,比如小米选择亲自下海造车,华为负责提供汽车智能化完整的解决方案,OV押注手车互联软件,而魅族背靠传统车企吉利,拥有两重身份,为吉利汽车提供智能化车机的供应商,以及依附于吉利实现魅族自己的造车梦。

高阶智驾,与AI技术密不可分

想要将传统汽车智能化,势必少不了AI技术的支持。手机厂商自研车机系统,不单单只是为了抢占市场,更多的是对AI技术的探索,以及AI技术应用于车机后,能够为用户带来怎样的智能化功能。

华米OV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手机是切入口?

举个例子,华为鸿蒙OS车机的高阶智驾有三个版本:ADS 2.0基础包(主动安全辅助、自适应巡航辅助。360度全景环视),ADS2.0进阶包(包含基础包所有功能,外加高速车道巡航辅助、高速智驾领航辅助、城区车道巡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以及遥控泊车辅助)和ADS 2.0高级包(包含进阶包所有功能,再加上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城区车道巡航辅助增强和代客泊车辅助)。

从套餐分级不难看出,基础版的华为ADS 2.0是不具备AI干预辅助驾驶的;进阶版可在高速公路开启AI辅助驾驶功能;最高版本则是可以在城区和高速上开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AI辅助驾驶功能。

想要实现这些功能,华为提供的方案是在汽车上安装27个感知元件,具体包括12个超声波雷达、9颗侧视/环绕/后视摄像头、两个高感知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以及一个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此外,汽车内预装的鸿蒙OS车机系统还内嵌了AI框架和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凡是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汽车,都可以通过后续OTA系统升级的形式,让AI变得越来越聪明,即使在复杂路况,人工干预AI辅助驾驶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少。

没有AI加持的苹果CarPlay,自然也就不具备高阶智驾相关功能,刚好与高阶智驾版华为鸿蒙OS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为何苹果CarPlay会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之一。

赚钱渠道,多多益善

从商业角度来看,手机厂商入局汽车行业,自然也是为了进一步抢占新能源市场,扩充下自家营收模式的渠道。

此前,一名赛力斯的内部员工表示,在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如果按照售价29.48万的问界M5四驱性能版作为参考标准,华为大概可以分到近3万元,其中20%是技术授权费用,剩下的是销售费用、场地投入、人员培训、售前售后、门店建设等。

根据AITO发布的财报,2023全年问界共交付9.4万辆,如果每卖出一辆问界,华为可获利3万,那么华为在2023年汽车部分的营收将达到28.2亿元。

作为对比,华为Mate 60 Pro在2023全年的销量为300万台。此前,有外媒对华为Mate 60 Pro进行了成本分析,其零部件总成本为422美元(约合人民币3100元)。

如果减去硬件成本,不考虑其他推广、研发、售后等费用,那么一台Mate 60 Pro的利润大概为3899元,Mate 60 Pro在2023年的总营收将达到116.97亿元。

经对比发现,华为在不造车,只提供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条件下,每卖出一辆问界,其利润相当于10台Mate 60 Pro。由此可见,汽车的利润还是很高的,远大于手机的利润。

当然,这只是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一种模式,还有另外两种模式分别为HI模式和零部件供应模式,前者是向车企提供整套硬件、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后者是向车企提供电驱、摄像头等硬件,以及软件相关的解决方案,但大部分是用户感知不到,不涉及华为品牌推广。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加在一起,每年的利润远不止上面提到了28.2亿元。

而小米和魅族选择造车,每台汽车的利润可能比华为更高。以特斯拉为例,根据官方财报,特斯拉2023全年净利润为15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总营收967.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71亿元),2023全年交付为181万辆,经过粗略估算,每辆特斯拉的净利润大概为6万元。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经济下行,智能手机市场逐年下滑,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手机业务的依赖,手机厂商们也要寻找新的突破口。而新能源汽车刚好处于风口,再加上其利润丰厚,所以,手机厂商们自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铤而走险,逆境成长

一开始,手机厂商在智能电车市场的表现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很差。因为手机厂商在前期需要走很多弯路,比如车辆难交付、品控不达标、产能跟不上、高阶智驾不好用等。不过,现在看来,手机厂商已经进入了智能电车的发展中期,成功挺过了开荒期。

问界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此前,据国内媒体报道,问界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甚至不及2022年一个月的销量,但是随着华为高阶智驾ADS 2.0的上线,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可用的城市NOA,以及代客泊车等功能,又将问界的销量给拉了上去。

与小米不同,华为不造车,只做传统车企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明显风险要比小米更低,如果一个赛力斯扶不起来,还有奇瑞智界、北汽极狐等,华为可以将风险尽可能控制在最低。

而小米亲自下场造车,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需要面临很大挑战,再加上国内汽车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不亚于智能手机市场。小米现在的处境,不仅要提防传统车企偷家,还要时刻注意其他手机厂商的动向。所以,小米能否在这场激斗中生存下来,就看即将上线的小米SU7有多少竞争力了。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Metatrend元潮

(0)
上一篇 2024-03-15
下一篇 2024-03-15

相关推荐

  • 三年期满,荣耀“IPO窗口期”却逐渐远去

    文 | 首席消费官,作者 | 冯庆艳 荣耀CEO赵明一身灰色西装、内着白衬衣,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地走上梦幻般的舞台,开启他全程飙英语的荣耀旗舰产品发布演讲。这是北京时间2月25日晚间,发生在荣耀巴塞罗那全球发布会现场的一幕。 手机江湖里,荣耀是个“异类”——“含着金汤匙”诞生,却胎里带着“不足之症”;单飞后有国企性质背书,却在上市路上一波三折。 回溯荣耀自2020年11月从华为剥离至今,已经单飞3年有余。荣耀自2022年开始,每年都参加MWC大会(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这是第三次,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 “新瓶装旧酒” 2023年11月,荣耀官方终于宣告拟筹划上市,且将通过首发上市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在单飞的3年多里,上市传闻一直笼罩在荣耀身上,甚至一度传出荣耀经销商接到购买原始股的邀约。 无独有偶,官宣拟上市的同时,荣耀还一并发布换帅消息,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吴晖“空降”至荣耀,担任董事长,原董事长万飚担任副董事长。这也被外界看作是荣耀为推动上市进程的举措之一。 此次参展MWC,是新帅吴晖上任后的首次大型参展,且是在官方确认正筹备上市的当口。 在飞往巴塞罗那前不久,赵明对外称,未来荣耀将致力于打造“欧洲第二本土市场”,并将用最强旗舰产品,与全球顶尖品牌一较高下,对此,赵明表示,此次发布会也将成为荣耀全面开拓全球市场、打造“世界荣耀”的关键战役。 赵明所指的全球顶尖品牌,便是苹果、三星,甚至包括老东家华为。 然而,荣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恶劣却是不争的事实。手机作为主流消费电子产品,近年来却陷入整体“蛋糕不断萎缩”的怪圈。为此各大手机厂商变得更加“内卷”。在消费大环境疲软之下,荣耀要想冲刺IPO,单靠制造和渠道的老故事,难以支撑资本给其的数百亿美金的估值,必须讲出一个增长“第二曲线”的新故事,毕竟,在荣耀之前,小米作为手机厂商的代表登陆港股资本市场,资本已经给出了答案,而对于荣耀来讲,其作为手机的故事更难以开口。 此次参展,荣耀全球发布的产品当中,硬件有荣耀Magic6系列、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2系列以及全新AI PC荣耀MagicBook Pro 16,软件则是其最新的操作系统——魔法OS(MagicOS 8.0系统)。 更早一点,1月11日,荣耀已在中国发布了Magic6系列和MagicOS 8.0系统,以及自研70亿参数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有意思的是,当天的发布会现场,在荣耀将Magic6系列与苹果、华为等品牌产品对标之时,台下观众喊出“干翻华为”,这使其与华为的关系也愈发微妙,作为华为分拆出来的品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荣耀或许还将面临与华为的竞合。 此前一天,MagicOS 8.0系统的“任意门”功能,遭到抄袭质疑。“罗永浩的辟谣号”在微博上表示,“任意门”功能“抄袭”锤子手机“One Step”。赵明于1月11日回应称,“任意门功能是基于第一代荣耀Magic解决方案发展而来的”,否认了抄袭指责。 显然,荣耀目前讲述的故事,一边是冲击高端市场,一边则是征战海外,尤其瞄准了高端手机的天下——欧洲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冲击高端市场并非新故事,而是自单飞以来便开始讲的故事,征战海外也是荣耀2022年开启的。 掘金高端的岁月 荣耀单飞3年多,形成了Magic系列、数字系列、V系列与X系列4个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Magic系列、V系列为高端旗舰机型。高端新机发布频次也由早前的1年一迭代,转变为半年一次迭代。 这凸显了荣耀试图冲击高端的野心,但是,受缺少自研芯片、供应链体系不够完善以及自有生态有待构建等因素影响,荣耀的高端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IDC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价格段趋势》显示,600美元(国内市场以4000元为标准)以上高端市场份额达27.4%,同比增长3.7%;中低端市场份额合计为72.6%,其中200美元(约1500元)以下低端市场份额恢复到27.5%,同比增长5.2%。 上述报告指出,目前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一至三线城市,销售较好的产品包括苹果iPhone 15、华为Mate 60、小米14、vivo X100等品牌的旗舰系列,其间并没有荣耀。 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最畅销高端机型当中苹果占7席,国产手机品牌只有华为和vivo上榜,华为Mate60 Pro杀入前五,华为P60位居第7名,vivo X90s则位居第10名。 折叠屏手机是荣耀瞄准的高端机市场另一个高地,其代表机型是V系列。此次荣耀全球发布会上,便发布了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2系列。 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以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100%。 IDC称,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分别为华为、OPPO、荣耀、三星、vivo,市场份额分别为37.4%、18.3%、17.7%、11%、9.7%,其中,荣耀以17.7%的占比排行第三。 海外市场则是荣耀想讲的增长“第二曲线”故事。荣耀瞄准了高端手机为主的欧洲市场。 赵明曾透露,2023年荣耀在海外市场增速超过200%,并在两年内实现了盈利性增长。 相比于多年深耕海外的华为、小米、vivo和OPPO,荣耀是掘金海外的新玩家。2022年,被称之为荣耀的海外元年,2023年是欧洲元年。 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欧洲地区(不含俄罗斯)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780万部,同比下降3%,排行前五的厂商依次为苹果、三星、小米、摩托罗拉和荣耀,其中摩托罗拉出货量同比增长了73%,荣耀同比增长了116%至110万台。 2023年,荣耀海外市场出货量规模在上千万台。根据Omdia四个季度数据计算得知,2023年全年,荣耀全球手机出货量共计为5690万台,若减去IDC统计的荣耀中国市场约为4634.1万台的出货量,荣耀海外市场的出货量约为1050万台,若减去Canalys统计荣耀中国市场约为4360万台的出货量,海外出货量约为1330万台。 出货量与激活量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荣耀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销量/激活量)以及市场份额,在IDC、Canalys以及BCI等几家调研机构的数据当中,差距较大。 出货量是流入市场的手机产品销售量,这里边包括未送达消费者手中,还在渠道当中的产品。而激活量则是消费者购买并激活手机后的统计数量。两者之间的差距,或部分反映出手机渠道当中压货情况。 中国市场,同样统计出货量的机构有IDC和Canalys。2023年全年荣耀出货量,IDC统计数据为4634.1万台,市场份额排行第二位。Canalys统计数据为4360万台,市场份额排行第四位。两者的出货量相差近274万台。 统计手机激活量的BCI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荣耀激活量为4129.1万台,激活量比IDC统计的出货量少了505万台,比Canalys统计的出货量少了230.9万台。 对标Canalys和BCI两家数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五手机厂商中国出货量排名为:苹果、vivo、OPPO、荣耀和小米,出货量依次约为5180万台、4450万台、4390万台、4360万台、3560万…

    2024-03-15
    2.1K
  • 魅族「终结」传统智能手机后,沈子瑜预测AI终端将在明后年爆发

    近两年,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处于下行通道。来自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均显示,即便是去年四季度有所回暖,整年的数据仍旧是负增长。在换机周期已经增至51个月的当下,手机市场需要一个新的变量,去刺激一下这沉闷的行业。目前来看,AI是所有手机厂商公认的答案。 春节过后,多家国产手机品牌宣布“All in AI”,其中魅族显得更为激进,直言“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面拥抱AI。未来的方向和别的手机厂商也有所不同,不是围绕手机做+AI,而是围绕AI去做新的平台、新的硬件。 2月29日,魅族借着魅族 21 PRO 的发布,进一步透露了“All in AI”战略规划的详细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较AI手机的叫法,魅族将21 PRO定义为“开放式AI终端”,从这一定位也能看出魅族在AI时代的突围逻辑和方向。 “AI终端爆发的时间点我个人觉得应该在明年和后年”,在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看来,经过两年的团队磨合、资源配置、产品布局以及相关技术的充分预研,魅族目前已具备向AI领域全面转型的能力。“魅族AI Device将改变硬件的形态,让用户感受到我们终端是不一样的,这才是价值所在。” 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句号”,重回国内中高端前五目标不变 2023年,在星纪魅族集团成立之际,沈子瑜曾对钛媒体App透露,“三年重回全国中高端市场前五的位置并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对于魅族的产品线,沈子瑜也定下了基调,未来会专注在中高端市场进行深耕。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魅族定义的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最后一款产品,在魅族21 PRO的发布会上,李楠和杨颜这两位元老“回归”,作为宣讲嘉宾,将很多魅友带回了那个闪耀的时代。 不过,消费市场,产品力才是核心。钛媒体App发现,作为一款旗舰机,魅族21 PRO在硬件上也是堆了不少料,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不同于友商着重发力的点,魅族更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下了大功夫。 对此,沈子瑜向钛媒体App解释道,“这就是魅族细节性的体现,在细节控制上友商和我们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大面积超声波指纹识别,解锁面积从8mm*8mm提升至30mm*20mm,解锁面积比魅族20 PRO大出9倍,能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交互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 作为回归后的品牌大使,李楠则给出了更高的评价,公开表示“魅族21 PRO就是一个价格更合理的苹果,或者是更有品味的小米,或者是系统更优雅,更强大,更接地气的三星”。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魅族21 PRO首销当天达成魅族20 PRO同期销量的166%,在京东以及天猫电商平台上,收获5000元价位段的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交互体验是核心,要做AI时代的“树莓派” 作为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句号”,魅族21 PRO还有一个新的定语—开放式AI终端。在魅族的定义中,魅族21 PRO是其踏入AI时代的开端,也是AI时代定位的体现。 “之所以21 PRO晚了四个月,就是因为我们要把FlymeOS AI的version做出来。” 其实,对于魅族转向AI的战略和态度,外界一直是比较吃惊。毕竟许多头部品牌的动作都相对保守,但魅族则显得很激进,甚至比当初从MP3转向智能手机时代更为激进。关于这一点,钛媒体App认为,主要核心还是两个,一是AI时代的变革不容迟疑,二是魅族要弯道超车,只能更彻底,而不是瞻前顾后。 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与此同时,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约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沈子瑜认为,AI终端爆发的时间点应该在明年和后年,未来十年AI终端也将会是用户的超级入口,整个交互体验需要有革命性创新。 根据魅族公布的“All in AI”战略来看,其核心包含三个方面:打造AI Device产品、重构Flyme系统和建设AI生态。其中,魅族AI Device包括产品形态AI原生设计、硬件算力AI全局调用等,重点在重构硬件的产品形态;Flyme系统将从底层重构系统及应用,从而让AI技术能够更深入地融入操作系统中;魅族还将重点建设AI生态,换句话说就是向OpenAI在内的众多国际顶级大模型团队全面开放魅族AI Device硬件。 AI浪潮下,交互方式正迎来根本性的变革,无论是硬件、系统还是生态未来围绕的都是交互。“我们终端公司解决的是人机交互体验,所以说交互体验决定了软件架构,决定了硬件和软件的系统包,以及决定了我们的服务接入”,沈子瑜说道。 交互的第一手是硬件,在他的设想中,AI Device的硬件形态是要一拿起来就让用户能够跟AI Agent去沟通,而不是去打开App。交流中,沈子瑜还透露,魅族 AI Device完全就会是硬件上的重构,从零开始,形态会发生变化。 确立了交互在AI时代的地位,Flyme自然就成为魅族AI化后的关键,这也是AI时代操作系统的基建能力。目前,AI能力已经在Flyme 10.5上有所展现,比如Flyme的Aicy语音助手等,更多的功能也在测试中。 作为魅族AI战略的决策者,沈子瑜也是进一步确认了Flyme的核心地位,“Flyme 一直是人机交互体验的领导者,现在Flyme要AI化,要把领先的体验和设计做出来,并且在AI上面做出我们的创新。” 为了打造AI系统新体验,除了魅族自身的投入肯定是不够的。开放合作是必做题,这也是魅族在宣布全面拥抱AI之前就想清楚的问题——做平台,定位开放式AI,做AI时代的“树莓派”,通过AI的能力把硬件的权限和能力赋予给服务商、用户。 在这个思路下,魅族将不仅对软件开发者开放,允许LLM向用户请求数据,并开放SOC边缘AI API等技术接口。还对所有大模型都提供了系统权限、Flyme API文档等支持,针对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大模型应用团队还设立高达100万人民币的悬赏机制。 “因为是我们是硬件厂商,FlymeOS AI就是把硬件能力转化成软件能力给到HMI,叫操作系统化。同时,也要让第三方的AI Agent进来,就像你的助理,有的助理可能是文笔比较好,另外一个助理更擅长社交,每一个场景下都能够有最适合的那个助理。” 不过,钛媒体App认为,对于硬件厂商,如何把握开放权限的度是关键,主动权的把控会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这需要和服务商去交涉,去谈判。毕竟,无论是传统智能手机时代,还是AI时代,用户是核心,平台和服务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不能损害用户的利益。 做减法和聚焦,还要做AI时代的“灯塔” 星纪魅族成立的这一年,中间有过多次调整。现如今,在AI战略下,魅族要做的是减法和聚焦,聚焦在以AI为核心的能力构建上。 按照规划,魅族将通过三年的生态布局和技术沉淀,逐步完成All in AI愿景。今年的重点是构建起AI时代操作系统的基建能力,并计划在今年美国黑色星期五期间,发布魅族首款AI Device产品。 沈子瑜表示,首款AI Device产品也是强调AI的交互能力,魅族要做的事是基于一个开放的底座,把整个生态的Agent接进来,这也意味着 FlymeOS AI化以后整个的工作量会比较大。“其实要做的就是把整个软件架构重构,交互体验也重构。” 不过,基于AI生态研发理念的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AI Device和传统智能手机在屏幕、交互…

    2024-03-15 数字经济
    7.0K
  • 印度即将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卢布”

    Decrypt 10 月 10 日报道,根据印度央行近日发布的一份文件,印度储备银行已提议分阶段试点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该文件指出,印度储备银行计划在有限的试点中推出电子卢布,旨在将其作为与纸币一起发行的另一种货币形式;电子卢布也将作为加密货币的替代品。 印度央行认为,不受限制地使用加密货币对印度的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构成风险,这削弱了政府确定和监管货币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对 CBDC 的需求。 据了解,印度央行正在考虑发布两种版本的 CBDC:一种用于公众零售支付,另一种用于银行之间转账结算和批发交易。 印度政府于 2 月首次宣布启动 CBDC 计划,称该技术将大大推动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储备银行引用了中国和其他 16 个目前正在试行自己 CBDC 的国家作为现在推进电子卢布的理由。分析称,印度可能感受到了中国稳步推进  CBDC 的压力。 除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6 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国会最终将获得美国中央银行关于发行 CBDC 的指导。据了解,美联储早在 2017 年开始就一直在研究数字美元的前景。​​​​

    2022-10-10
    4.0K
  • 被遗忘的“线下手机”:疯狂「堆料」,加速内卷

    文 | 雷科技leitech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线下手机”这个概念? 在小米手机诞生后的几年时间里,线下手机与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互为对立,随着时间推移,线下手机的定位已逐渐变成那类颜值不俗但性能平平的手机品类。简单来说,线下手机就是各品牌用于「走量」的机型。 过去几年时间里,线下手机始终专注于在质感、设计上发力,比如vivo S15的「双镜云窗」、OPPO Reno 9的「金丝琉璃工艺」,绝对称得上是手机工业设计里的又一典范。而线下手机的缺点也很明显,性能不出众、影像表现平平,甚至于很多在旗舰市场已经非常稀松平常的周边配置,在这个品类里也相当罕见。 (图源:vivo) 或许感受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各品牌也将在今年对线下手机这一品类进行改革。微博@数码闲聊站透露,今年的线下手机市场会变得非常热闹,四等深曲面屏、联名影像、硅负极大电池等旗舰配置将轮番登场。当线下手机也开始「堆料」,会对中端手机们实现降维打击,还是在过度内卷里败下阵来呢? 被遗忘的线下手机,要加速「内卷」了 相较于在配置上你追我赶、相互厮杀的中端市场,线下手机一直显得十分平静,尤其是性能部分,更是没有太多「越级」的欲望。 比如说,部分品牌主打线下市场的最新款「大杯」机型,仍配备了2022年的旗舰芯片,而中端市场上,骁龙8 Gen 3、天玑9300已经开始普及了。不过,线下手机的目标客户向来都不是对性能相当敏感的群体,只要这些机型在设计上足够好看,上手体验不错,又或是在某些功能上表现亮眼,就会收获大众的青睐。 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要追溯到2023年,荣耀100系列的发布会上。众所周知,荣耀数字系列向来都是线下市场的佼佼者,其不俗的设计、出色的护眼效果,都是大众消费者所追求的。但荣耀100 Pro率先搭载了当代旗舰骁龙8 Gen 2移动平台,在性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给竞品们来了个「下马威」。 (图源:荣耀) 这样的进步效果也十分明显,据荣耀官方数据,荣耀100系列首销打破了荣耀所有手机的首销记录,其中荣耀100 Pro较前代提升达500%,表现相当亮眼。或许是看到线下市场仍有较大的空缺待填补,各品牌们也开始走起了「堆料」路线。 性能上,高通即将发布的骁龙8s Gen3和骁龙7+ Gen3都将会是线下手机市场的主力军,前者在制程工艺、芯片方案部分与当代旗舰骁龙8 Gen3同根同源,实力不容小觑。目前基本可以确定一加Ace 3V、小米 Civi 4、荣耀200等机型会采用。 (图源:小米) 当然,关于骁龙8s Gen3这颗芯片,我们最好奇的还是它是否会完整地继承骁龙8 Gen3上那颗NPU带来的73TPOS算力,毕竟AI是手机市场未来的主旋律,只有强大的算力支撑才能实现更多新鲜功能。 而在影像部分,进步最为激进的还数小米Civi 4,徕卡影像搭配5000万像素可变光圈主摄,跻身手机影像第一梯队不成问题。另外,从爆料信息来看,今年大多数线下机型都会开始启用潜望长焦方案,对于vivo S系列、OPPO Reno系列来说,潜望长焦的加入有利于在人像摄影上开发出更多玩法。 至于一些周边配置,譬如无线充电、硅负极大电池、1.5K等深四曲面屏都会陆续登场。 逐渐补足「短板」,使这些线下手机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也会导致其与中端产品线之间的定位愈发模糊,这样的方案是好是坏,还得留给时间去检验。 疯狂「堆料」求上进,线下市场变香了? 线下手机一直以来都是各品牌的主力军,由于这类产品的定案主要集中于设计、用材上,其成本不会太高。换句话说,线下手机才是手机厂商们主要的利润来源。 以一加为例,早在2022年就提出了「质价比」的新口号,随后推出的一加 Ace 系列开始对机身设计、质感进行优化,对于一款定价相当谨慎的中端机型而言,追求质感无疑是一场豪赌。一加发起的「质感内卷」仍在继续,包括真我、Redmi、iQOO在内的主打线上市场的品牌,都开始注重手机质感的提升。 (图源:OPPO) 除了对手机质感的优化,这些中端手机也开始在周边配置上发力,譬如iQOO,在iQOO 12上着重提升了扬声器的表现,高音质、大音量,这在此前也都是线下手机关注的方向;荣耀则是更加关注护眼技术,其「绿洲护眼屏」开始在GT系列上使用。 可以说,线下手机的改革是被动的,质感、周边配置,甚至于部分特色功能都开始被线上市场的中端机型超越之际,其用特色卖点筑成的围墙也在一点一点崩溃。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为线下手机带来了压力,例如AI性能和影像,都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即便是大众消费者,也会对这些特性感兴趣。尤其是AI,这部分性能的提升不能光靠云端的优化,就像OPPO的安第斯大模型,一直主张端侧与云端大模型算力结合,这就十分考验手机本身的算力表现。按以往的线下手机来看,这些中端芯片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AI运算量。 (图源:OPPO) 但线下手机加入这场「内卷」会是一件好事吗?对于消费者而言,当然是。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线下手机往往有着更时尚的设计和更优秀的质感,例如荣耀100系列,又或是vivo S18系列,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机型。在此基础上,提升性能可以帮助用户保持长时间使用的流畅度,以及体验到更强悍的AI功能,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手机加速内卷,任何细分市场都在成“血海” 长期以往,消费者对线下手机的态度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其手感、质感和优秀的设计,恨其在性能上的不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米第一款主打线下市场的机型小米Civi 1,在进入清库存阶段后受到了大量用户的追捧,这款手机在酷安上的评分也一路飙升。 说白了,线下手机正是因为「不够均衡」而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图源:小米) 线下手机能够补足「短板」,获得与中端机型较量的入场券,对于整个手机市场的竞争也是存在一定的益处,尤其是在性能提升后获得的AI算力的提升,更是手机品牌辐射市场影响力的重要筹码。但如何去平衡线上线下两种不同定位的机型,做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这或许就是厂商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2024年手机市场加速内卷,在传统的细分市场外,除了线下手机还出现了“中端机”、“3000元机”、“影像手机”和“性能手机”等超细分品类,且竞争均日趋激烈。比如真我和iQOO就不约而同地为中端手机找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补足影像上的短板,使这些价格适中的机型变得更加「全能」,创造新的卖点。 AI则是2024年手机市场的核心关键词,伴随着处理器算力的提升与各品牌自研大模型的落地,智能手机也将顺利地朝着AI手机时代过渡。AI手机能否给手机市场创造如同“智能手机”一样的巨大增量?专注于AI硬科技的雷科技将密切追踪,敬请期待。

    2024-03-15 数字经济
    3.6K
的头像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