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OV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手机是切入口?

文 | 太平洋科技

2019年4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在“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表示,华为不造车,将聚焦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也就是在那时,华为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2019年9月,OPPO正式成立车机互融业务。2020年4月,OPPO推出了一款与BYD合作的NFC车钥匙,以此作为起点,逐步明确车机互融的生态搭建。

2020年9月,vivo正式宣布与百度达成CarLife+合作,共同打造全场景的智能车载解决方案。

2021年3月,小米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雷军表示,小米的下一阶段将为造车做准备。

2022年11月,魅族发布了旗下首款车机系统FlymeAuto,并于2023年12月宣布造车。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9年开始,手机厂商们就已经陆续进入汽车市场,最早的是华为和OPPO,vivo、小米、魅族紧随其后。那么问题来了,手机厂商们不好好做手机,为何非要跑去造车或者推出车机系统?是因为智能手机已经卷到头了?

智慧出行,一块不可或缺的生态拼图

其实不然,手机依旧是手机厂商的主营业务之一。手机厂商之所以要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因为车机刚好是他们搭建生态的一块拼图。如果少了这块拼图,那么就无法形成完美的生态闭环。

顾名思义,车机对应的是智慧出行。而智慧出行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交通出行效率、安全、便捷和环保化的全新交通模式。智慧出行的特点在于智能化、共享化、服务化和绿色化。

众所周知,传统车企在车机系统这块一直都是软肋,复杂的交互界面,繁琐的操作,似乎是想向用户传达一条信息「能不用,最好别用」。

讲到交互,可以说是手机厂商的拿手绝活。苹果作为「人机交互的王者」,2013年就已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推出了iOS in the Car计划,并于2014年更名为CarPlay。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CarPlay算是车机智能化的开山鼻祖,是苹果将做手机的思路带到了车机上,同时也为后来的智能车机确立了基本的发展方向。

不过,由于内外因素,CarPlay最终被时代所抛弃。此时,车机智能化的主导权,已经从苹果手中转交给了国产手机厂商。

以华为为例,2019年3月,在HiLink生态大会上,华为正式提出“1+8+N”的战略架构生态蓝图。一代表手机,它既是核心,也是连接其他设备的入口;8代表PC、平板、车机、耳机、手表、TV、音响,N代表其他终端设备,涵盖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慧出行五大场景。

2019年8月,华为在HDC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HiCar。

华为只做了两件事,在软件层面,华为将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HiCar Kit,允许应用与汽车共享数据和设备资源;在硬件层面,华为面向车企推出了HiCar SDK,方便汽车硬件可以直接接入华为HiCar。这样一来,手机就可以无缝连接到车机系统,方便用户在车机上使用部分手机APP,例如地图、电话等。

华米OV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手机是切入口?

2021年12月,华为携手塞力斯共同发布了全新高端智能电车品牌AITO,与此同时,搭载鸿蒙OS智能座舱和HUAWEI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的问界M5也随之发布。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真正的车机系统是鸿蒙OS,而前面提到华为HiCar只是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鸿蒙OS是预装在汽车的,而HiCar必须使用华为手机连接兼容HiCar的汽车,才可以将手机部分应用和功能投射到汽车的车载系统。

与华为HiCar类似,vivo在2021年5月推出了车机互联方案——智能车载1.0,可以通过亿连、百度CarLife等协议,将手机部分APP和功能投摄到传统车机上。

2023年11月,在VDC IoT开放生态大会上,vivo正式提出围绕智慧出行、智慧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五大场景的1+X+N战略。vivo表示“不造车,只做连接”。

当vivo部署手车互融开放的方案时,OPPO也在发力车联软件。2021年11月,OPPO发布了首个车机协同软件——Car+车联。

如果说前三家都只是提供手车互联解决方案或车机,那么小米就是真的造车。不得不佩服,小米造车的决心,从小米SU7到澎湃OS车机(2023年12月)再到车机互联应用CarWith(2022年5月),以及自建造车厂,每一个环节都是小米亲自操刀。

魅族可以说是所有手机厂商中最晚入局新能源汽车的。被传统车企吉利收购后,魅族获得了庞大的资金支持,手机已经不再是魅族的主营业务,车机和造车才是。

2023年3月,魅族发布了首款车载系统Flyme Auto。同年11月,魅族对外宣布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开启DreamCar共创计划,致力于打造出专属的MEIZU DreamCar MX。

由此不难看出,各家手机厂商入局汽车行业,都是为了补全自家生态智慧出行这块空白,而手机则是万物互联的起点。不同手机厂商所选择的道理也各不相同,比如小米选择亲自下海造车,华为负责提供汽车智能化完整的解决方案,OV押注手车互联软件,而魅族背靠传统车企吉利,拥有两重身份,为吉利汽车提供智能化车机的供应商,以及依附于吉利实现魅族自己的造车梦。

高阶智驾,与AI技术密不可分

想要将传统汽车智能化,势必少不了AI技术的支持。手机厂商自研车机系统,不单单只是为了抢占市场,更多的是对AI技术的探索,以及AI技术应用于车机后,能够为用户带来怎样的智能化功能。

华米OV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手机是切入口?

举个例子,华为鸿蒙OS车机的高阶智驾有三个版本:ADS 2.0基础包(主动安全辅助、自适应巡航辅助。360度全景环视),ADS2.0进阶包(包含基础包所有功能,外加高速车道巡航辅助、高速智驾领航辅助、城区车道巡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以及遥控泊车辅助)和ADS 2.0高级包(包含进阶包所有功能,再加上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城区车道巡航辅助增强和代客泊车辅助)。

从套餐分级不难看出,基础版的华为ADS 2.0是不具备AI干预辅助驾驶的;进阶版可在高速公路开启AI辅助驾驶功能;最高版本则是可以在城区和高速上开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AI辅助驾驶功能。

想要实现这些功能,华为提供的方案是在汽车上安装27个感知元件,具体包括12个超声波雷达、9颗侧视/环绕/后视摄像头、两个高感知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以及一个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此外,汽车内预装的鸿蒙OS车机系统还内嵌了AI框架和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凡是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汽车,都可以通过后续OTA系统升级的形式,让AI变得越来越聪明,即使在复杂路况,人工干预AI辅助驾驶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少。

没有AI加持的苹果CarPlay,自然也就不具备高阶智驾相关功能,刚好与高阶智驾版华为鸿蒙OS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为何苹果CarPlay会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之一。

赚钱渠道,多多益善

从商业角度来看,手机厂商入局汽车行业,自然也是为了进一步抢占新能源市场,扩充下自家营收模式的渠道。

此前,一名赛力斯的内部员工表示,在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如果按照售价29.48万的问界M5四驱性能版作为参考标准,华为大概可以分到近3万元,其中20%是技术授权费用,剩下的是销售费用、场地投入、人员培训、售前售后、门店建设等。

根据AITO发布的财报,2023全年问界共交付9.4万辆,如果每卖出一辆问界,华为可获利3万,那么华为在2023年汽车部分的营收将达到28.2亿元。

作为对比,华为Mate 60 Pro在2023全年的销量为300万台。此前,有外媒对华为Mate 60 Pro进行了成本分析,其零部件总成本为422美元(约合人民币3100元)。

如果减去硬件成本,不考虑其他推广、研发、售后等费用,那么一台Mate 60 Pro的利润大概为3899元,Mate 60 Pro在2023年的总营收将达到116.97亿元。

经对比发现,华为在不造车,只提供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条件下,每卖出一辆问界,其利润相当于10台Mate 60 Pro。由此可见,汽车的利润还是很高的,远大于手机的利润。

当然,这只是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一种模式,还有另外两种模式分别为HI模式和零部件供应模式,前者是向车企提供整套硬件、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后者是向车企提供电驱、摄像头等硬件,以及软件相关的解决方案,但大部分是用户感知不到,不涉及华为品牌推广。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加在一起,每年的利润远不止上面提到了28.2亿元。

而小米和魅族选择造车,每台汽车的利润可能比华为更高。以特斯拉为例,根据官方财报,特斯拉2023全年净利润为15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总营收967.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71亿元),2023全年交付为181万辆,经过粗略估算,每辆特斯拉的净利润大概为6万元。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经济下行,智能手机市场逐年下滑,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手机业务的依赖,手机厂商们也要寻找新的突破口。而新能源汽车刚好处于风口,再加上其利润丰厚,所以,手机厂商们自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铤而走险,逆境成长

一开始,手机厂商在智能电车市场的表现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很差。因为手机厂商在前期需要走很多弯路,比如车辆难交付、品控不达标、产能跟不上、高阶智驾不好用等。不过,现在看来,手机厂商已经进入了智能电车的发展中期,成功挺过了开荒期。

问界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此前,据国内媒体报道,问界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甚至不及2022年一个月的销量,但是随着华为高阶智驾ADS 2.0的上线,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可用的城市NOA,以及代客泊车等功能,又将问界的销量给拉了上去。

与小米不同,华为不造车,只做传统车企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明显风险要比小米更低,如果一个赛力斯扶不起来,还有奇瑞智界、北汽极狐等,华为可以将风险尽可能控制在最低。

而小米亲自下场造车,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需要面临很大挑战,再加上国内汽车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不亚于智能手机市场。小米现在的处境,不仅要提防传统车企偷家,还要时刻注意其他手机厂商的动向。所以,小米能否在这场激斗中生存下来,就看即将上线的小米SU7有多少竞争力了。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Metatrend元潮

Like (0)
Previous 2024-03-15
Next 2024-03-15

相关推荐

  • 肖飒:第三方支付,会给NFT“断供”吗?

    这几天连续有朋友前来询问,与NFT平台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会突然“断供”吗?飒姐的答案是:确有可能。就这个话题,我们结合既往创新行业的经验教训,给大家一些参考。 支付渠道,是NFT平台的刚需 诚然,最优的支付途径是银行系统,鉴于银行牌照优势,如果银行肯为NFT平台做支付结算,那么,平台将大幅降低“资金池”等红线风险。但,难度在于大型和中型银行内控机制和合规要求高,加之社会责任等道德因素,对于涉众、涉炒作嫌疑的行业往往避而远之。 小型地方银行,有一些自身财务情况堪忧;还有一些科技能力不足,在网贷发展的那十年,也有金融科技公司渗透到银行,甚至实质上控制银行风控和经营。目前此类情况正在被纠正,各地银行对自身业务的合规性要求大幅提高,NFT平台能够接到银行支付系统的难度堪比蜀道。 第三方支付公司中的第一梯队,已经通过内部policy,对于小程序中的数字藏品NFT平台“不予服务”,甚至下架小程序。导致NFT平台必须寻找四方公司代为处理支付渠道问题,商户名称往往不敢透露出数字藏品或NFT词汇。第三方支付公司中也有创新梯队,给数藏平台提供支付服务,纵向对比,基本上还是当年服务P2P平台的几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努力服务。 “二清”问题是法律大雷 第三方支付公司与NFT平台合作模式中,最大的雷还是“二清问题”。所谓“二清”,即二次清结算,指的是有清结算资质的机构将资金结算给无证机构后,该平台再将资金结算给其子商户,则该无证机构即涉及“二清”。简言之,“二清”问题实际上就是支付结算业务领域的无证驾驶。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而所谓的支付服务,根据该办法第二条的规定,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一)网络支付;(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三)银行卡收单;(四)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其中的网络支付,指的是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显然,若NFT平台为作为收款方的ip方以及付款方的用户之间提供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那么平台的该项业务活动实际上就属于支付服务,因此,由于平台本身属于非金融机构,那么依照该办法就需要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否则就涉及“二清”问题。 而一旦涉及“二清”问题,平台无证驾驶,那么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当责令平台终止支付业务,同时涉嫌犯罪的,还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乍看之下,似乎只需要终止支付业务即可。但实际上,由于平台无证开展非法支付结算业务,这直接涉嫌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非法经营罪,涉嫌其中的第三项非法经营行为,即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同时,由于在结算过程中资金完全由平台控制,往往会涉及形成资金池,那么就又可能涉嫌构成《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倘若在此过程中又存在一定欺诈行为,甚至可能被认为涉嫌构成《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集资诈骗罪,最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 因此,尽管行政责任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并没有实质性的惩罚,但是实质上,因为缺乏资质带来的刑事风险是非常高的,对于NFT平台而言,在支付方面,“二清”才是最应该警惕的地雷,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深渊。 断供,具有现实可能性 从现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与NFT藏品平台签署的合同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务小姐姐通常会在“不可抗力”一条后半段加上“如遇监管相关政策变化”,甚至会把“窗口指导”写进合同条款之内。也就是说,一旦国家、地方甚至一些部门的监管政策从容许到不鼓励,那么,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毫发无伤退出合作,并在自家公众号和媒体上直接做切割。这是自保,无可厚非,平台拦不住也无法阻拦。 那么,监管政策会发生变化吗?从当前情况看,劣币驱逐良币,有些平台的二级交易逐渐显示出国际币圈风貌,这是危险的信号。单纯的一级销售和自我压制的转赠,其实并无重大法律瑕疵。现状就是正在“掰手腕”的关键时刻,倘若媒体天天报道NFT平台跑路、大学生沉迷玩数藏,在舆论不利的情况下,NFT数字藏品平台的日子会很难过,甚至在下半年会出现“去NFT化”,向往合规的平台会给自己起琳琅满目的别名,坚决与NFT划清界限,到那时第三方支付公司也会“识时务者为俊杰”。 记得读书时,选修过“行为金融学”,希望在NFT本土化的过程中,随着各方的发力能形成动态平衡。倘若一刀切给NFT断供,将逼迫一些平台转向国际版,从而采取公链思路使用USDT结算,本来可以大鸣大放监管的行业将会被挤压到地下生存,增加司法成本,最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P2P,曾经的“座上宾”,终究沦为“阶下囚”。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国内居民的金融产品供给相对匮乏。人们确实有投机心理,想通过炒鞋、炒中古首饰、炒NFT、炒文玩来赚钱。但人性既如此,压抑不如疏导。我们大脑里存有的“实用主义”经常跳出来幻化成“尺子”,似乎对当下社会带来不了现实利益的就是无用的,暂时看不出有啥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就没必要尝试。这种“唯实用主义”是错误的,历史会亲自来验证。 读者可能会觉得飒姐扯远了,纵向来看,NFT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创新本来就扮演了“破坏者”,强调创新就要容许试错,给予空间。第三方支付公司虽是图财,不可否认客观上支持了创新的实现,有功劳。飒姐善意提醒第三方支付公司,谨防帮信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共犯风险,注意自身防护。

    2022-07-28
    22.9K
  • 《全国法院金融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关于虚拟货币纠纷案件的审理部分(第83-88条)

    (四)关于虚拟货币纠纷案件的审理 会议认为,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炒作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防控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国务院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禁止开展和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清理取缔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 人民法院审理与虚拟货币有关的纠纷案件时,应当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国家金融监管和产业调控等公共政策的调整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准确认定当事人实施的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法律行为效力。 83.【以虚拟货币为支付对价纠纷的处理】 虚拟货币具备网络虚拟财产的部分属性。当事人之间约定以少量虚拟货币抵偿因互易、劳务等基础关系所生债务的,如果不存在其他无效事由,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当事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交付虚拟货币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因相关政策限制等原因不能实际履行的,可按合同签订时约定给付虚拟货币一方接受相应财产的实际价值确定其赔偿损失范围。当事人假借基础交易合同之名,以虚拟货币为经常性支付工具兑换法定货币或实物商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84.【委托投资虚拟货币纠纷的审理】 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登记注册账户,委托受托人从事投资活动的;或者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或实际上借用他人名义从事投资管理的,可认定双方成立委托投资合同。 合同签订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月 4 日)发布之后的,因代理事项违法,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委托合同无效。对委托人因此所受的损失,可以将委托事项的发生原因作为确定过错程度主要考量因素,由当事人分担。 85.【与“挖矿”有关的纠纷】 虚拟货币“挖矿”是指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从案件审理情况看,因“挖矿”引发的纠纷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当事人为通过挖矿活动获取虚拟货币,购买、租赁生产虚拟货币的矿机,因矿机价款支付发生纠纷;一种是融合了矿机买卖、合作分成或托管服务等多重法律关系的合作模式,如当事人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挖矿机并约定在取得虚拟货币后进行分成,后因卖方未交货或者未分成形成纠纷。 “挖矿”活动因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带动作用有限等原因,逐渐受到严格管控和有序清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根据不同时期公共政策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合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2021 年 9 月 3 日)发布之前,国家政策并未明确禁止挖矿活动。对此前当事人约定买卖、租赁、保管“矿机”或附加提供相关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服务的合同,诉讼中又以合同标的物或合同目的违法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因政策出台导致合同嗣后履行不能,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合同,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对 2021 年 9 月 3 日之后当事人约定买卖、租赁、保管“矿机”或附加提供相关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服务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案件审理中,一方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有效并请求继续履行合同,另一方主张合同无效的,或者一方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并返还财产,而另一方主张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向原告释明变更或者增加诉讼请求,或者向被告释明提出同时履行抗辩,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当事人按照释明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归纳为案件争议焦点,组织当事人充分举证、质证。 86.【用户与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之间的纠纷案件】 用户于《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发布之前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交易平台未履行服务协议导致其损失的,应依法向用户承担违约责任。用户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少相应的损失赔偿额。 用户于《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发布之后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以交易平台或虚拟货币发行人未履行清退义务导致其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其向有关部门申请处理。 87.【判项及执行问题】 对当事人要求交付或返还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查明虚拟货币的持有状况,明确是否具备交付或返还的可能性,并在文书中载明。经审理查明确定不能返还或交付的,应引导当事人提出合理诉求,鼓励当事人就财产性权益达成合意。 经审理查明具备实际履行基础的,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诉请在判项中明确交付或返还虚拟货币,负有交付或返还义务的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依照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相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88.【经济纠纷涉及经济犯罪的处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商事案件中,发现行为人以代币发行融资或以从事虚拟货币理财及其他资产管理类活动等名义涉嫌非法筹集资金、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涉众性经济犯罪的,应当及时将犯罪线索移送侦查机关。 侦查机关作出立案决定前,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作出立案决定后,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侦查机关未及时立案的,人民法院必要时可以将案件报请党委政法委协调处理。当事人基于基础法律关系而发生的非经营性“虚拟货币”交易或抵偿行为,与上述涉众性经济犯罪无关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023-07-20
    1.2K
  • 苹果MacBook“先折为敬”,折叠屏笔记本是伪命题吗?

    (图源:MacStories) 文 | 雷科技leitech 如今,折叠屏早已是智能手机中重要的细分品类。这种有别于传统直板机的新形态产品,正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抢占品牌高地、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武器。除了手机,折叠屏笔记本、折叠屏平板的概念和产品也在逐渐出现。 最近,知名苹果爆料人郭明錤透露,目前唯一有明确开发进度的苹果可折叠产品为MacBook,它将配备一块20.3英寸的大屏幕。 可折叠笔记本,是不是伪命题? 笔记本天生可折叠,但这里的“折叠”是值“合上盖子”,让主机与屏幕贴合。而“可折叠笔记本”所说的,则是值笔记本的屏幕本身可折叠。 其实这不是特别新颖的概念,比如华硕推出了灵耀X Fold,主打折叠屏卖点。具体来说,这款笔记本大体仍然是二合一产品(笔记本与平板二合一)的设计思路,它的实体键盘部分和屏幕是分开的。同时,灵耀X Fold的屏幕部分,可以折叠。 (图源:华硕) 灵耀X Fold用了一块17.3英寸的OLED屏幕,展开状态下用起来和一般的笔记本无异。而在折叠状态下,屏幕尺寸将变成12.5英寸,既可以以平板形态使用,也可以作为一半用于屏幕显示、另一半充当屏幕虚拟键盘的12.5英寸笔记本使用。 另一家PC巨头联想也推出过折叠屏笔记本,代表产品为ThinkPad X1 Fold。它的产品形态和设计思路与灵耀X Fold很类似,也是二合一产品的变种。ThinkPad X1 Fold用了一块16.3英寸的OLED屏幕,折叠状态下有12英寸的显示面积。 (图源:联想) 从这两家品牌的折叠屏笔记本来看,它们采用的相应技术其实是比较成熟的,基本就是对原有的二合一PC进行升级,屏幕部分则是OLED+铰链的解决方案。 而在雷科技(ID:leitech)看来,折叠屏MacBook也会采取类似的硬件设计思路。相比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笔记本上的一大问题是对实体键盘的处理。为了保证输入效率,折叠屏笔记本很难把实体键盘直接去掉,因此只能对它采取可分离设计。 其实跟折叠屏手机一样,折叠屏笔记本电脑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便携性与大屏幕”的统一。用户想要带着大屏幕出门,但又不想它占据太多空间,因此“可折叠”就成了理想方案。 折叠屏MacBook,最大挑战是系统 相比Windows阵营,苹果的情况有些特殊,目前苹果还没有推出过二合一的MacBook产品。如果苹果要推出二合一形态的折叠屏笔记本,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估计是系统和软件问题。 一直以来,苹果对于笔记本触控屏持抵触态度。尽管iPadOS一直在macOS化,二者越来越接近,但它们仍然是两款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统,底层交互逻辑和软件生态都不是一回事。 当然,理论上苹果可以坚持不为折叠屏MacBook的屏幕提供触控交互功能。但这样一来,折叠屏笔记本的使用场景就会被大大局限。本来,可拆卸屏幕能够以平板的形态独立使用,大大增加了折叠屏笔记本的卖点。如果没有触控功能,那么折叠屏MacBook的卖点可能只剩下超大屏幕这一项,对用户的吸引力会很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小雷在一个苹果社区看到用户Federico Viticci的一项有趣“发明”。他将没有屏幕的“断头”MacBook和iPad搭配使用,利用Sidecar功能将iPad变成MacBook的无线屏幕。这样一来,他就获得了一款DIY版的二合一MacBook。美中不足的是,Sidecar功能需要两台设备接入同一局域网,出门在外用起来不太方便。 在小雷看来,苹果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如今,全系Mac完成了向ARM自研芯片平台的迁移,将macOS和iPadOS打通并非难事。毕竟,现在我们已经能在MacBook上使用大量iPad和iPhone应用了。而且相比Windows阵营,苹果对自家的M系列芯片有更强的控制权,它在发热和功耗控制上也很有优势,非常适合应用在折叠笔记本这类对空间要求更严格的产品上。 而一旦苹果让macOS支持触控功能,那么折叠屏MacBook的可玩性将会大大增加。 折叠屏iPhone跳票,MacBook“先折为敬” 小雷认为,苹果旗下的折叠产品的出现顺序会是折叠屏MacBook、折叠屏iPad和折叠屏iPhone。我们都知道,苹果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推出成熟的商业产品,不太热衷于抢先发布搭载前沿技术但成熟度不高的先锋产品。手机当前仍是苹果的支柱业务,苹果对用iPhone来试水折叠屏设备自然会有很多顾虑。而MacBook产品上,这种顾虑就会少很多。 不同于手机,PC市场本身的容量就很小。而且,在PC行业中,苹果的出货量排名并不算高。近年,Mac业务经营得也不是特别理想。以2024财年Q1财报来说,苹果Mac营收为77.8亿美元,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约为6.5%。这样一来,苹果更有动力在MacBook上试水折叠屏技术。 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的折叠屏笔记本方案,本质上和折叠屏平板并无区别。只是,折叠屏笔记本比折叠屏平板多了一个外接的实体键盘。同样的,既然苹果打算发布折叠屏MacBook,那么再推出折叠屏iPad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此前,供应链一直有消息传出,苹果的MacBook和iPad产品线都将逐渐OLED化,这自然有利于后续相应折叠屏设备的出现。苹果当前最高端的平板产品iPad Pro,最大尺寸为12.9英寸,如果屏幕显示面积要进一步突破,那么走向折叠屏形态是必然的趋势。 (图源:苹果) 至于大家更加关注的折叠屏iPhone,也有一些消息了。早年去年年底,韩国媒体AlphaBiz就报道称,苹果高管透露,折叠屏iPhone预计于2026年发布。只是,这则消息还没得到其他信源共同印证。 折叠屏手机最关键的两项技术一个是屏幕,另一个是铰链,前者对苹果来说难度不大,后者则可能需要通过折叠屏MacBook、折叠屏iPad来积累经验。当前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占比仍然较低,距离大范围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折叠屏iPhone未来仍然有一定机会。 当然,小雷也认为,苹果在iPhone产品上的常年摆烂,会影响折叠屏iPhone的竞争力。现在,各大厂商都在折叠屏手机上争奇斗艳,但共同的产品进化方向都是在保持折叠屏特殊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基本功。 换言之,早期折叠屏的优势就是可折叠本身,但在影像、续航、可靠性、价格等各方面都落后于传统直板旗舰。现在,华为、小米、OPPO等头部品牌,都在不断增强折叠屏的影像能力,通过更好的铰链技术来增强可靠性。折叠屏手机正在逐渐完成从“帐篷型”产品向“水桶型”产品的转变。 而作为常规旗舰的iPhone,则已经在散热、信号、影像、充电等方面落后于安卓机型。比如iPhone 15 Pro的发热、续航差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苹果散热设计不思进取。如果现在苹果贸贸然推出一款折叠屏iPhone,大概率在影像、信号、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表现糟糕。在做出足够出色的折叠屏手机前,苹果还有很多课要补。 万物可折叠,但折叠屏笔记本不会成主流 从2007年初代iPhone发布开启触屏智能手机时代开始,智能手机的基础形态就没有改变过。在手机厂商穷尽了增加屏幕尺寸的常规手段后,折叠屏这种新形态方案就成了次世代手机的进化趋势。 而对于笔记本产品,它们向折叠屏形态演化的必要性则要小很多。毕竟,笔记本本身的屏幕尺寸要比手机大得多,而且它对便携性的要…

    2024-03-15 数字经济
    22.8K
  • 苹果手表卖不动了,小米、华为开始争夺“腕上话语权” | 钛媒体焦点

    根据Canalys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手环、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4850万台,同比下跌3%,Canalys认为下滑主要受北美和西欧市场高通胀和需求疲软的影响。 而在全年出货量方面,结合Canalys此前公布的数据可计算得出,全球智能可穿戴腕上设备总出货量达到了1.845亿台,与2022年的1.828亿台相比,整体市场只是略有增长而已。 不过,作为一个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52.55亿美元的成熟赛道,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格局并没有像手机、PC那样固化。仅2023年,就能看到TOP5品牌中小米、华为、Fire Boltt的强势崛起,以及苹果、谷歌的市场衰退。 靠“低价”圈粉的小米与Fire Boltt 具体到品类分布上面,与2022年相比,智能手环的份额下降了3%、支持安装第三方应用的高端智能手表也遭遇了4%的份额下跌。 钛媒体App分析认为,从市场端的变化可以看出,当前用户对腕上智能设备的定位正逐步明确,功能性方面不再要求更强的扩展性,换句话说,就是不再指望智能手表能够代替手机。同时,由于智能手环屏幕尺寸、交互效率和功能覆盖的局限性,也开始吸引很多用户转向购买入门级或者中端的智能手表产品。 但大趋势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智能手环彻底被用户所抛弃,比如Fire Boltt,可能很多国内用户压根没有听说过这一品牌,它是由Arnav Kishore、Aayushi Kishore于2015年创立的印度可穿戴产品品牌。 通过浏览其官网就能发现,产品线覆盖相当全面,在智能穿戴产品上,Fire Boltt将其分为了智能、女性、户外、轻奢等多个系列,并且也已经开始向外扩张覆盖TWS等新品类。从售价方面看,畅销款零售价格基本在10000卢比以内(约合人民币868元),通过享受分期等优惠,实际到手价格则在1500卢比左右(约合人民币130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Fire Boltt畅销的几款产品都是屏幕尺寸稍微大一点的智能手环,功能基本只包括简单的运动监测、心率监测以及通知显示功能。如果将Fire Boltt的热销产品类比到大家更熟悉的小米身上,大概就相当于售价129元的Redmi手环2。 凭借低价优势,Fire Boltt在印度市场取得了27%的市场份额,并且单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增幅达到了52%。同样是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则仅有1%。此外,也是靠着印度市场巨大的出货量,让Fire Boltt跻身智能穿戴品牌全球TOP5。 从Fire Boltt的成功也能看出,智能手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依然有着属于自身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对于像印度和南非这样智能穿戴产品处于加速渗透阶段并且对产品价格较为敏感的地区。 与Fire Boltt类似的是小米,尽管旗下也推出了售价1500元左右的智能手表产品,但市场主销和主推的依然是小米和Redmi的智能手环和基础款智能手表。Canalys的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小米可穿戴产品的销售均价不到100美元,只比boAt、Noise这些单纯追求低价的品牌稍高。 钛媒体App分析认为,在如今的智能穿戴市场,“低价红利”仍然存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案例,同样以低价著称的传音就在非洲获得了42%的市场份额,增长率达到了夸张的331%。 下一步,智能手环和基础款的智能手表依然会是这几个品牌主要竞争的领地。从整体的市场格局来看,它们尽管有着出货量的优势,但对于苹果的市场领先地位并不会形成真正的威胁,尤其是当完成了初期的市场普及和市场教育后,没有足够多的中高端产品来承接用户体验升级的需求将会是影响持续扩张的隐患因素。 市场下滑、华为上桌,苹果还能“傲慢”多久? 自2014年推出Apple Watch以来,凭借智能手机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品牌影响力,苹果一直都占据着智能穿戴领域的头把交椅,并且前几代产品开辟的腕上智能交互、健康监测以及交互能力上的不断升级,也确实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2021年,可以说是苹果Apple Watch的高光时刻,该年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7直到3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很多消费者购入Apple Watch时的最佳选择。但此时苹果的摆烂心态也开始被用户所感知,万年不变的模具、屏幕尺寸、羸弱的应用生态、高昂的价格再加上1天1充的鸡肋续航表现被越来越多用户吐槽。 2022年推出的Apple Watch Ultra虽然售价加倍,但在增加少量户外运动属性的同时,续航也仅仅提升到2天而已,并且与售价在同一区间的专业户外手表比如佳明的飞耐时、安夺系列相比,专业数据覆盖量、户外续航时长、配套软硬件生态都远远落后。 如果说Apple Watch的出现,让大家对戴在腕上的“智能终端”有了美好的憧憬并成为点燃市场的火星,那么如今Apple Watch最终沦为“手机配件”的现实,就是它衰落的原因。同样是手机配件,为什么要花一部中端智能手机的价格去买一块并不智能的智能手表呢? 正因如此,苹果近两年的市场表现连连下跌,2023年第4季度,其市场下滑幅度达到了25%,在全球前五大市场中,苹果仅在美国和德国两个市场取得第一,并且同比下滑了24%和23%,其全球市场21%的销售份额,也使得第二、三名的小米和华为正不断缩小差距。 面对智能手表“不智能”的死穴,此时就有厂商开始思考,既然智能手表受限于屏幕尺寸、电池容量、性能释放等多种因素限制,没法最终进化为“腕上智能手机”,那只能挖掘作为穿戴产品的其他应用潜力,深挖“健康监测”便是其中一个方向。 实际上,苹果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ECG功能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4,这款手表的ECG功能可以记录心电图,用于监测心率异常,这是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方面的一大进步。 只不过苹果对于身体健康监测的功能探索也就止步于此了,2019年,欧姆龙发布了一款支持在腕上测量血压的产品HeartGuide,不过这款产品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一款腕上血压测量的产品是它。此外,华米也曾发布过使用光电传感器实现腕上血压测量的智能手表Amazfit GTR 3 Pro。 与这些或小众或依靠算法测量的产品相比,更为人熟知的首款支持腕上测量血压的产品则是华为于2021年底发布的WATCH D,通过在腕带上布置的微型气泵、气囊,使得它能够通过手腕测量血压,虽然产品的售价已经达到与Apple Watch相当的级别,但上市后依然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除了血压以外,血糖作为身体健康监测的另一个维度也开始受到厂商的关注。华为在旗下WATCH 4系列智能手表上推出了“高血糖风险评估研究”功能,不过该功能和直接测量血糖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其根据综合身体数据结合算法给出的评估结果,只是会生成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提示。 除了欧姆龙、华米、华为,OPPO旗下的智能手表也曾通过与颐健安血糖仪合作,实现了对连续血糖数据的评估。可以说,充分挖掘腕上设备在健康监测甚至作为医疗数据补充方面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各个厂商最有可能实现破局的方向。 也是凭借在健康属性上的加码,使得华为旗下的智能穿戴产品能够在定价上有更大的突破空间,华为2023年发布WATCH Ultimate系列,其定价已经与Apple Watch…

    2024-03-15 数字经济
    8.1K
  • 魅族「终结」传统智能手机后,沈子瑜预测AI终端将在明后年爆发

    近两年,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处于下行通道。来自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均显示,即便是去年四季度有所回暖,整年的数据仍旧是负增长。在换机周期已经增至51个月的当下,手机市场需要一个新的变量,去刺激一下这沉闷的行业。目前来看,AI是所有手机厂商公认的答案。 春节过后,多家国产手机品牌宣布“All in AI”,其中魅族显得更为激进,直言“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面拥抱AI。未来的方向和别的手机厂商也有所不同,不是围绕手机做+AI,而是围绕AI去做新的平台、新的硬件。 2月29日,魅族借着魅族 21 PRO 的发布,进一步透露了“All in AI”战略规划的详细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较AI手机的叫法,魅族将21 PRO定义为“开放式AI终端”,从这一定位也能看出魅族在AI时代的突围逻辑和方向。 “AI终端爆发的时间点我个人觉得应该在明年和后年”,在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看来,经过两年的团队磨合、资源配置、产品布局以及相关技术的充分预研,魅族目前已具备向AI领域全面转型的能力。“魅族AI Device将改变硬件的形态,让用户感受到我们终端是不一样的,这才是价值所在。” 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句号”,重回国内中高端前五目标不变 2023年,在星纪魅族集团成立之际,沈子瑜曾对钛媒体App透露,“三年重回全国中高端市场前五的位置并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对于魅族的产品线,沈子瑜也定下了基调,未来会专注在中高端市场进行深耕。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魅族定义的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最后一款产品,在魅族21 PRO的发布会上,李楠和杨颜这两位元老“回归”,作为宣讲嘉宾,将很多魅友带回了那个闪耀的时代。 不过,消费市场,产品力才是核心。钛媒体App发现,作为一款旗舰机,魅族21 PRO在硬件上也是堆了不少料,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不同于友商着重发力的点,魅族更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下了大功夫。 对此,沈子瑜向钛媒体App解释道,“这就是魅族细节性的体现,在细节控制上友商和我们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大面积超声波指纹识别,解锁面积从8mm*8mm提升至30mm*20mm,解锁面积比魅族20 PRO大出9倍,能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交互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 作为回归后的品牌大使,李楠则给出了更高的评价,公开表示“魅族21 PRO就是一个价格更合理的苹果,或者是更有品味的小米,或者是系统更优雅,更强大,更接地气的三星”。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魅族21 PRO首销当天达成魅族20 PRO同期销量的166%,在京东以及天猫电商平台上,收获5000元价位段的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交互体验是核心,要做AI时代的“树莓派” 作为传统智能手机时代的“句号”,魅族21 PRO还有一个新的定语—开放式AI终端。在魅族的定义中,魅族21 PRO是其踏入AI时代的开端,也是AI时代定位的体现。 “之所以21 PRO晚了四个月,就是因为我们要把FlymeOS AI的version做出来。” 其实,对于魅族转向AI的战略和态度,外界一直是比较吃惊。毕竟许多头部品牌的动作都相对保守,但魅族则显得很激进,甚至比当初从MP3转向智能手机时代更为激进。关于这一点,钛媒体App认为,主要核心还是两个,一是AI时代的变革不容迟疑,二是魅族要弯道超车,只能更彻底,而不是瞻前顾后。 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与此同时,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约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沈子瑜认为,AI终端爆发的时间点应该在明年和后年,未来十年AI终端也将会是用户的超级入口,整个交互体验需要有革命性创新。 根据魅族公布的“All in AI”战略来看,其核心包含三个方面:打造AI Device产品、重构Flyme系统和建设AI生态。其中,魅族AI Device包括产品形态AI原生设计、硬件算力AI全局调用等,重点在重构硬件的产品形态;Flyme系统将从底层重构系统及应用,从而让AI技术能够更深入地融入操作系统中;魅族还将重点建设AI生态,换句话说就是向OpenAI在内的众多国际顶级大模型团队全面开放魅族AI Device硬件。 AI浪潮下,交互方式正迎来根本性的变革,无论是硬件、系统还是生态未来围绕的都是交互。“我们终端公司解决的是人机交互体验,所以说交互体验决定了软件架构,决定了硬件和软件的系统包,以及决定了我们的服务接入”,沈子瑜说道。 交互的第一手是硬件,在他的设想中,AI Device的硬件形态是要一拿起来就让用户能够跟AI Agent去沟通,而不是去打开App。交流中,沈子瑜还透露,魅族 AI Device完全就会是硬件上的重构,从零开始,形态会发生变化。 确立了交互在AI时代的地位,Flyme自然就成为魅族AI化后的关键,这也是AI时代操作系统的基建能力。目前,AI能力已经在Flyme 10.5上有所展现,比如Flyme的Aicy语音助手等,更多的功能也在测试中。 作为魅族AI战略的决策者,沈子瑜也是进一步确认了Flyme的核心地位,“Flyme 一直是人机交互体验的领导者,现在Flyme要AI化,要把领先的体验和设计做出来,并且在AI上面做出我们的创新。” 为了打造AI系统新体验,除了魅族自身的投入肯定是不够的。开放合作是必做题,这也是魅族在宣布全面拥抱AI之前就想清楚的问题——做平台,定位开放式AI,做AI时代的“树莓派”,通过AI的能力把硬件的权限和能力赋予给服务商、用户。 在这个思路下,魅族将不仅对软件开发者开放,允许LLM向用户请求数据,并开放SOC边缘AI API等技术接口。还对所有大模型都提供了系统权限、Flyme API文档等支持,针对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大模型应用团队还设立高达100万人民币的悬赏机制。 “因为是我们是硬件厂商,FlymeOS AI就是把硬件能力转化成软件能力给到HMI,叫操作系统化。同时,也要让第三方的AI Agent进来,就像你的助理,有的助理可能是文笔比较好,另外一个助理更擅长社交,每一个场景下都能够有最适合的那个助理。” 不过,钛媒体App认为,对于硬件厂商,如何把握开放权限的度是关键,主动权的把控会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这需要和服务商去交涉,去谈判。毕竟,无论是传统智能手机时代,还是AI时代,用户是核心,平台和服务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不能损害用户的利益。 做减法和聚焦,还要做AI时代的“灯塔” 星纪魅族成立的这一年,中间有过多次调整。现如今,在AI战略下,魅族要做的是减法和聚焦,聚焦在以AI为核心的能力构建上。 按照规划,魅族将通过三年的生态布局和技术沉淀,逐步完成All in AI愿景。今年的重点是构建起AI时代操作系统的基建能力,并计划在今年美国黑色星期五期间,发布魅族首款AI Device产品。 沈子瑜表示,首款AI Device产品也是强调AI的交互能力,魅族要做的事是基于一个开放的底座,把整个生态的Agent接进来,这也意味着 FlymeOS AI化以后整个的工作量会比较大。“其实要做的就是把整个软件架构重构,交互体验也重构。” 不过,基于AI生态研发理念的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AI Device和传统智能手机在屏幕、交互…

    2024-03-15 数字经济
    27.3K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Comments(17)

  • eco wool的头像
    eco wool 2024-11-11 20:33

    Howdy! Do you know if they make any plugins
    to help with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I’m trying to get
    my blog to rank for some targeted keywords but
    I’m not seeing very good results. If you know of any please share.
    Many thanks! You can read similar article here: Eco blankets

  • sugar defender的头像
    sugar defender 2024-11-17 06:23

    sugar defender I have actually
    fought with blood glucose variations for many years, and it actually influenced my power levels throughout
    the day. Since beginning Sugar Protector, I feel a lot more well balanced and alert,
    and I do not experience those mid-day drops any longer!
    I like that it’s an all-natural option that functions with no
    extreme negative effects. It’s really been a game-changer for me

  • Honey的头像
    Honey 2024-12-04 06:08

    Greetings! Very helpful advice within this article! It’s the little changes which will make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Many thanks for sharing!

  • walk in tattoo shops, best tattoo shop near me的头像

    Aw, this was an exceptionally good post. Taking the time and actual effort to create a superb article… but what can I say… I put things off a lot and never manage to get anything done.

  • poocoin的头像
    poocoin 2024-12-04 10:57

    I couldn’t resist commenting. Well written.

  • Vavada PL的头像
    Vavada PL 2024-12-04 13:45

    I love it when individuals come together and share thoughts. Great blog, keep it up!

  • Best Digital Billboard Advertising Agency in Bangladesh的头像

    Hello there! I could have sworn I’ve visited this website before but after looking at a few of the posts I realized it’s new to me. Nonetheless, I’m definitely happy I discovered it and I’ll be bookmarking it and checking back regularly.

  • pandora jewelry的头像
    pandora jewelry 2024-12-04 20:54

    You ought to take part in a contest for one of the highest quality websites on the web. I am going to recommend this website!

  • 파라존 코리아 카지노的头像

    Hello there! I could have sworn I’ve been to this site before but after looking at a few of the articles I realized it’s new to me. Nonetheless, I’m certainly happy I stumbled upon it and I’ll be book-marking it and checking back frequently.

  • 라 카지노的头像
    라 카지노 2024-12-05 10:50

    Next time I read a blog, I hope that it does not fail me as much as this one. After all, Yes, it was my choice to read, nonetheless I really thought you would probably have something helpful to talk about. All I hear is a bunch of moaning about something that you could possibly fix if you weren’t too busy looking for attention.

  • which stock is trending today的头像

    This website definitely has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 wanted concerning this subject and didn’t know who to ask.

  • Fintech Revolution: How Businesses can Benefit from Embedded Finance的头像

    I’m impressed, I must say. Seldom do I encounter a blog that’s both equally educative and entertaining, and without a doubt, you have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The problem is an issue that too few men and women are speaking intelligently about. I am very happy that I found this during my hunt for something regarding this.

  • Hoka Shoes的头像
    Hoka Shoes 2024-12-09 13:53

    Good day! I could have sworn I’ve been to your blog before but after browsing through some of the articles I realized it’s new to me. Anyways, I’m certainly delighted I stumbled upon it and I’ll be book-marking it and checking back regularly!

  • sugar defender ingredients的头像
    sugar defender ingredients 2024-12-09 23:17

    sugar defender ingredients For years,
    I’ve battled uncertain blood glucose swings that left me
    really feeling drained pipes and tired. However since incorporating Sugar Protector into my regular, I have actually
    observed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my total energy and
    stability. The feared mid-day thing of the past, and I appreciate
    that this all-natural solution attains these results with no unpleasant or unfavorable reactions.
    truthfully been a transformative exploration for me.

  • Hamilton Lindley的头像
    Hamilton Lindley 2024-12-11 10:55

    Hi there, There’s no doubt that your site might be having web browser compatibility problems. Whenever I look at your web site in Safari, it looks fine however, when opening in Internet Explorer, it’s got some overlapping issues. I merely wanted to give you a quick heads up! Aside from that, excellent blog!

  • Crypto的头像
    Crypto 2024-12-12 01:48

    This is a very good tip particularly to those fresh to the blogosphere. Simple but very accurate info… Appreciate your sharing this one. A must read post!

  • asics gel kayano 14的头像
    asics gel kayano 14 2024-12-12 17:02

    When I initially left a comment I seem to have clicked the -Notify me when new comments are added- checkbox and now every time a comment is added I recieve four emails with the same comment. There has to be a means you are able to remove me from that service?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