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 合伙人:创作者经济如何取得成功?推动创作者经济的 4 个理论

作者:Andrew Chen,a16z 普通合伙人、 Games Fund One 基金管理人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过去几年,随着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兴起,内容创作者成为消费者参与的焦点,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爆发了一波大浪潮。这些初创公司向创作者承诺,只要他们推广自己的产品,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受众获利。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创作者通过简介中的链接、视频等方式来推广初创公司的新产品,然后将他们的粉丝吸引到一个登录页面,该页面允许创作者使用一些新的交互或功能。最初,这些产品几乎都是从「小费」模式开始的,但多年来,很多有创意的产品接连诞生,从电子商务到时事通讯再到问答等等。这些产品都承诺与创作者实现双赢,因此当他们的粉丝消费时,公司只会拿走一定比例的收入(通常是 10% 左右),而剩下的则归创作者所有。

一些创作者经济公司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向创作者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而另一些公司则陷入困境。成功的初创公司拥有坚固的护城河,新进入者很难突出重围。几年过去了,我们对该行业的动态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为什么一些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取得了成功,而另一些却失败了?

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论总结:

  • 创作者幂律:少数创作者拥有绝大部分受众,这导致了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潜在的脆弱性和依赖性
  • bio link(社交平台上个人资料中加入的链接)之战:创作者经济公司从较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获取受众,这些平台通常只有一个位置(简介链接)来宣传一家公司。这是一场胜者为王的零和游戏。
  • 毕业问题:初创公司通常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如果创作者获取了自己的客户,他们会向您施加压力,要求您降低成本。最大的创作者通常会从某个平台「毕业」,然后建立自己的平台。
  • 算法盛宴:创作者流量是由社交反馈算法驱动的,这会导致流量出现峰值,然后消失——这与初创公司寻求的稳定、持久的增长背道而驰。

上述都是我在过去几年与数十家创作者经济公司交流中学到的概念。随着下一代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的出现,他们必须弄清楚如何应对这些动态。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

创作者幂律

你想创办一家创造者经济公司吗?你必须掌握的最大动力就是创作者阶层本身的观众和收入的幂律。

下面的图表显示了排名第一的创作者在像 Patron 这样的平台上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而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的创作者的收入则一路下降(来源:文化中的幂律)。

a16z 合伙人:创作者经济如何取得成功?推动创作者经济的 4 个理论

想象一下,如果您将所有数百万创作者绘制在这个坐标轴上,您会看到它最终会趋于平缓,接近于 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这些创作者平台将自己建立在社交媒体之上,而社交媒体本身就记录了粉丝和内容参与者的幂律分布。反过来,由于算法发现,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幂律曲线,少数社交蝴蝶认识的人数甚至超过了幂律曲线的范围。

因此,任何建立在社交平台上的创造者经济产品都会继承这些幂律曲线。OnlyFans 创作者在许多社交平台上提供免费内容,然后将流量吸引到他们的登录页面。下面是创作者收入图表,显示了类似的曲线分布。虽然一些创作者每月收入高达 100,000 美元,但中位数仅仅只有 180 美元 / 月。

a16z 合伙人:创作者经济如何取得成功?推动创作者经济的 4 个理论

虽然幂律自然地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但它也出现在其他创造性工作中,包括电视、电影、音乐等等。下图是电视中的一个例子(来源于《文化中的幂律》):

a16z 合伙人:创作者经济如何取得成功?推动创作者经济的 4 个理论

少部分热门节目吸引了所有观众。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视频游戏、电影、小说、导演、作家等等之中:

a16z 合伙人:创作者经济如何取得成功?推动创作者经济的 4 个理论

幂律具有普遍性,于是一个核心问题是:世界上创造性技能的分布并不均匀。顶级作家或电影导演确实比第 100 名要好得多。

那么,这对于创作者经济公司意味着什么呢?

  • 当创作者经济公司刚推出时,他们最初吸引的长尾创作者作用不大
  • 为了扩大规模,平台需要吸引顶级的创作者
  • 即使你的平台上有大量的创作者,收入通常也会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因此,如果顶级创作者流失,财务可能会遭受重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动态都意味着初创公司启动的初始阶段可能是危机重重的。最好的公司可以聚集大量的小型创作者,以至于数量开始发挥作用,或者有机地吸引大 / 中型创作者。如果一家初创公司自己收购 / 掌握了许多创作者,那么这表明该产品可能无法解决足够大的问题,也无法自行解决问题。

bio link 之战

Instagram 和 TikTok 等社交媒体平台都有广告商业模式,因此,他们不想给人们「太多」自然流量。他们更希望的是,你为赞助帖子、创作者和广告付费。他们达成目的的一种方法是提供一个单一的链接来驱动自然流量,就是臭名昭著的「ink in bio(个人资料链接)」。

对于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来说, bio link 意义重大。如果您可以说服创作者将您的初创公司放入此链接,那么自然流量将会接踵而至。结合一些变现机制,初创公司就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在创作者经济周期的早期,初创公司正在与非商业化链接竞争——要么是指向其他社交媒体资料的链接,要么是个人网站的链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 Patreon、Substack、Twitch 等高盈利链接来填充他们的 bio,竞争进一步加剧。

现在,取代另一家初创公司的 bio link 是一场零和之战。从创作者资料中获得自然流量的唯一方法是比其他更古老、更成熟的竞争对手更好地商业化。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匹配现任者可能给你带来的东西,那么这是不够的。你必须找到不同的东西,无论它是在创作者内容本身内,无论是视频、文本还是其他形式。不管怎样,新进入者都会发现一个主要障碍,虽然他们最初可能会想用投资者的资金来补贴收益来实现增长,但这可能不足以达到有意义的规模。

毕业问题

毕业问题是指当你最好的创作者规模扩大并最终「毕业」时会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粉丝会一起离开你的平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创作者为初创公司提供了明显的价值,推动流量、创造内容以及通过用户获利。但随着创作者影响力的扩大,他们常常会开始认为自己「太」有吸引力了。他们开始思考,他们做了所有的工作,为什么还要与你分享利润呢?由于幂律曲线的影响,这一问题尤其严重,少数鲸鱼往往主导着营收。如果鲸鱼开始问,他们是否能够通过雇用代理机构建立网站来复制您的产品。他们最终会想从你的平台「毕业」,然后建立自己的平台。

创作者经济经常被哪来与市场初创公司进行对比。在这个领域,像 Airbnb 或 Uber 这样的公司独立地聚合了网络的供需双方。当双方高度分散时,这些市场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最大的成果是 C2C 或消费者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而不是 B2B。在最初的形成过程中,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看起来更像是 B2B 网络,甚至可能是 SaaS 平台——它们的客户群(创作者)高度集中,创作者带来了消费者。

为了解决毕业问题,创造者经济初创公司必须提供比支付和其他商业化技术的效用高得多的价值。他们需要有一条护城河,不仅是为了外部公司,也是为了那些想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毕业的创作者。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创造网络效应,并将其带给每个创造者,形成一个具有所有通常优势的双向网络。初创公司创建的附加功能最好应该是自己专有的。如果一家支持人工智能的创作者经济公司开发出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模型,让创作者的商业化程度比以前高出 10 倍,那么创作者就不太可能离开。

算法盛宴

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经常发现自己高度依赖社交媒体平台的爆款内容。如果一段视频在 TikTok 上疯传,创作者经济平台的用户获取量可能会大幅增加。但初创公司总是试图实现稳定增长,与 SEO、推荐计划或付费营销不同,它很难持续实现 20% 的环比增长。与此相比,市场初创公司通过聚合市场各方来增加价值——通常花费数十亿美元来建立买家和卖家系统。在 Uber 高速增长的几年里,获取乘客的年度营销预算为 10 亿美元,司机方面接近 20 亿美元,此外还在 SEO、品牌营销、付费、推荐计划、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实现了多元化。这增加了很多价值,才使得买家和卖家连接起来。

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利用创作者来寻找消费者,但在这样做时,他们高度依赖单一渠道。对单一营销渠道的依赖总是危险的,正如我们在前几年所看到的那样,SEO 算法的变化消灭了很多依赖 SEO 的内容网站。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更加脆弱,因为内容自然更加短暂和微妙。我认为这也是订阅已成为成功的创作者经济公司的主导商业模式的原因之一——它允许创作者从每个粉丝那里获得长期、持久的收入流。

算法推荐也是一个竞争因素。近年来,我们还看到 YouTube、Twitch、Twitter 和其他底层平台试图直接向创作者付费,并在创作者经济中发挥更加垂直整合的作用。

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额外的营销渠道以提高可预测性。将社交媒体渠道与来自推荐、搜索引擎优化、移动安装等的流量结合起来,增长曲线就会变得更加持久。但在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的早期,他们往往会全力投入社交领域,只有成功后,他们才能选择投资其他渠道。

创造者经济公司的优势和未来

创造者经济公司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门槛变得更高了,初创公司不再提供类似于花哨的打赏功能,而是构建成熟的产品——支持多个平台、新的交互形式,并为创作者提供与粉丝交互的新功能。初创公司不是推出一款由一位名人主打的产品并期望它取得成功,而是正在构建真正的技术并结合广泛的市场策略。

创造者经济行业的优势在于移动设备的使用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而减少了人们看电视的时间:

a16z 合伙人:创作者经济如何取得成功?推动创作者经济的 4 个理论

当然,这一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年轻一代推动的:

a16z 合伙人:创作者经济如何取得成功?推动创作者经济的 4 个理论

顺便说一句,你能相信大多数 18 岁以上的人仍然每天看 4-5 小时电视吗?

关键是,社交媒体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创作者最终成为经济中的新参与者,他们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继续获得权力。他们用来实现目标的产品和工具将继续具有吸引力。因为归根结底,创作者自己不想依赖一个社交平台。如果他们在视频方面很强大,他们就会想去创建播客,并拥有一个庞大的 Instagram。与大型社交平台相比,初创公司总是可以对创作者更加友好。

因此,我认为创造者经济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但路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标准也已经提高。初创公司需要提供新的功能,创造新的商业化形式,并采用新技术,使它们更能抵御竞争。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人工智能或视频优先的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更感兴趣,它们的行为更像市场,为双方提供高度管理的解决方案。我更看好那些能从较小的用户群体中收取 1000 美元的初创公司,而不是向每个人收取 2 美元打赏的公司。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可行的变化,考虑到潜在的消费趋势,我认为创作者经济将仍然是高价值初创企业的摇篮。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Metatrend元潮

(0)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8

相关推荐

  • 【曝光】“ZT交易所”抓紧删除,此app涉嫌诈骗!!! 

    虽然暴利的背后存在着机会,但是最多的还是镰刀。严重被高估的价值,到最后无一例外,都是一地鸡毛! ZT交易所大家还记得吗?之前熊大也曝光过,ZT交易所因上线空气币,割完韭菜无缘无故下架代币,然后撇清关系,被投资者报案维权,后ZT交易所挂名CEO李某也被警方带走调查。这个消息当时还是熊大一手消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文章被删除了。相信ZT交易所的有多坑玩过的都知道。 现在牛市来了,所以的币都在疯涨,看着满账户全是U,不知从何下手,本想着回调个30%好上车,等来的又是翻倍,真的是认识不足,错过了太多太多,是不是你也是其中一个。 牛市来了,有些之前的野鸡交易所也坐不住了,ZT交易所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学了一招。空投糖果来吸引流量,随便发行个代币就随意定价让用户来撸,拉人头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糖果,其实就是变相的拉人头,吸引投资者来投资,你以为撸了就能提现,你想多了,看看前段时间曝光的D网就知道,500个币分100期释放,每期5个还需要条件限制,能让你们直接撸那是不可能的。当你发现其中的套路,其实ZT扩大知名度,其目的也达到了。 这个方法确实有效,确实吸引大量的人来撸,但是你想想,ZT交易所有啥,CEO在圈内有名?还是ZT是老所?一个频繁上线空气币割韭菜的交易所,又想靠着牛市来割一波。 群 当你们还在撸糖果时,其实警方早就发现猫腻,还特意发信息提醒投资者称ZTapp涉嫌诈骗,提醒立即删除。你说去三大所交易不好吗?这种野鸡所去撸啥,小心把自己撸进去。 现在警方都做出提醒了,投资者还是要注意,撸就撸了,但是如果让你们充钱千万不要充,否则你们就会像下面这些维权者一样,无缘无故随意下架几十个币种,还没任何理由,然后受害者只能打印流水记录等维权,钱还拿不回来。 在给大家说一遍ZT交易所惯用的割韭菜手段,串通项目方收割完就下架代币。首先会跟项目方对接好,收完上币费后确认好细节,包括上币时间,开放充提的时间,做市账户等等。然后就是开放交易,让项目方能带人进来进行收割。接下来市值维护一段时间,再挑个没人注意的时间点将代币下架。完成一波收割接着下一个。 ZT交易所的明面的CEO陈大老板,其实有很多黑历史,大家去查查就可以查到,小心钱没撸到,让ZT把你撸了,小心点,要不下一个维权的就是你。

    2021-02-18 Web3
    16.8K
  • 区块链开发平台 Tatum 获得来自 Circle 、 Bitpanda 创始人等 4150 万美元融资

    Metatrend 10 月 12 日消息,致力于简化区块链应用程序开发的 Tatum 今天宣布,已获得 4150 万美元融资,由 Evolution Equity Partners 领投,其他投资人包括 Octopus Ventures、3VC、Tensor Ventures、Depo Ventures、Leadblock Fund、Circle 和 Bitpanda 的创始人。投资将用于加强营销、教育工作和社区建设。 官网信息显示,Tatum 平台将复杂区块链操作的创建简化为单行应用程序代码,简化了整个 Web 3.0 开发过程。从常见的区块链操作到具有强大预置功能的操作,如智能合约、费用和支付解决方案、实时警报、虚拟账户、开箱即用的加密交换功能和牢不可破的密钥管理系统,Tatum 的全面和易用功能可以将开发时间减少多达 95%。 Tatum 于 2018 年在捷克成立,总部位于英国和美国,目前拥有超过 90,000 名客户,每月新增 7,000 多名新客户。

    2022-10-12
    2.4K
  • Worldcoin 获客原罪:欺骗、行贿、违法、侵犯隐私、剥削员工、数字殖民

    这家初创公司承诺提供一种基于加密货币的、公平分配的全民基本收入。但到目前为止,它所做的只是根据穷人的身体建立一个生物识别数据库。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2022 年 4 月 6 日 作者:Eileen Guo & Adi Renaldi 编译:WEEX Exchange 2021 年 12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印度尼西亚 Gunungguruh 村 35 岁家具制造商 Iyus Ruswandi 被母亲早早地叫醒。她说,一家科技公司正在当地的伊斯兰小学举办一个「社会援助赠品活动」,让让他去参加。 Ruswandi 加入了居民的长队,其中大多数是女性,一些人从早上 6 点就开始排队。在大流行肆虐的经济环境下,任何形式的援助都是受欢迎的。 在队伍的最前面,印度尼西亚 Worldcoin 的代表正在收集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或者将一个未来风格的金属球对准村民的面部,扫描他们的虹膜和其他生物识别数据。村干部也在场,向排队的居民发放编号票,以帮助维持秩序。  Worldcoin 用于收集人们生物数据的识别器,文中称为「球体」(Orb) Ruswandi 询问一位 Worldcoin 的代表这是什么慈善机构,但没有了解到任何新的信息:如他母亲说的一样,他们正在捐款。  Gunungguruh 并不是 Worldcoin 拜访的唯一一个村子。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West Java)的村庄,以及 20 多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校园、地铁站、商场和城市中心,Worldcoin 的代表们会出现一两天,收集生物识别数据。据了解,他们提供从免费现金(通常是当地货币以及 Worldcoin 代币)到 Airpods,再到未来财富的承诺等各种东西作为回报。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向当地政府官员付款。但他们并没有提供太多有关其真实意图的信息。  这让包括 Ruswandi 在内的许多人感到困惑:Worldcoin 扫描虹膜到底要做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并更好地了解 Worldcoin 的注册和分发流程,MIT 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采访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苏丹、加纳、智利和挪威 6 个国家的超过 35 人,他们要么为 Worldcoin 工作,要么代表 Worldcoin,要么曾被扫描,要么参与了但未被成功招募。 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的一次注册活动中观察了扫描情况,阅读了社交媒体和移动聊天群组中的对话,并查阅了 Google Play 和 Apple 商店中对 Worldcoin 钱包的评论。我们采访了 Worldcoin 首席执行官 Alex Blania,并向该公司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查结果和问题清单,以征求评论。  我们的调查显示,Worldcoin 在公开信息中强调保护隐私,但用户的实际经历却与之大相径庭。我们发现该公司的代表使用欺骗性的营销手段,收集了比其所承认的更多的个人数据,而且没有获得有效的知情同意。这些做法可能违反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该公司自己的数据同意条款(Data Consent Form)承认了这种可能性,并要求用户接受这些条款,也可能违反了当地法律。 3 月初,在该公司生产球体的德国埃朗根(Erlangen)进行的一次视频采访中,Blania 承认存在一些「摩擦」。但他将此归因于公司还在初创阶段。  「我不确定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说,「但你看过 A 轮公司的测试运作。这是一些人试图将某些理想付诸现实。它不像 Uber,有数百人做了很多很多次。」 身份证明 在 Worldcoin 出现在 Ruswandi 村子的两个月前,这家位于旧金山名为 Tools for Humanity 的公司从隐秘模式中脱颖而出。Worldcoin 就是它的产品。  该公司的网站将 Worldcoin 描述为一种基于以太坊的「新的、集体所有的全球货币,将公平地分配给尽可能多的人」。该公司建议,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将获得免费份额,只要他们同意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虹膜扫描,该设备类似于一个被斩首的机器人头部,公司将其称为「铬球」(Chrome Orb)。 该网站继续讲道,这个球体是必要的,因为 Worldcoin 对公平的承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为他(她)分配的数字货币份额——仅此而已。为了确保不存在双重浸透(Double-dipping),铬球将扫描参与者的虹膜和其他几个生物识别数据点,然后使用该公司正在开发的专门算法,以加密方式确认他们是人类,并且在 Worldcoin 数据库中是独一无二的。  彭博社去年夏天首次报道了该公司。Worldcoin 联合创始人、硅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前总裁 Sam Altman 告诉彭博社:「我对全民基本收入以及全球财富再分配等事情非常感兴趣」,Worldcoin 的目标是回答「我们有没有办法通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点」 。 「该公司才刚刚起步,其目标是到 2023 年获得 10 亿注册用户。」 在同一篇文章中,当时 27 岁的 Blania(他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毕业后直接加入了 Worldcoin)补充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无法使用金融系统。加密货币有机会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Blania 和其他人使用「Worldcoin」来指代公司和货币;本文也这样做。)  但除了这些善意,Worldcoin 还将解决 Web3 的关键技术问题。Web3 是被大肆宣传的、由区块链驱动的互联网第三次迭代,在 Web3 中,数据和内容可以去中心化,由个人和团体而不是由少数技术公司控制。  Blania 在接受 MIT 科技评论采访时表示,「让每个人都拥有这个新协议」将是迄今为止「最快」和「最大规模的进入加密货币和 Web3」,解决 Web3 的主要挑战之一:用户相对匮乏。  此外,根据 Blania 的说法,通过生物识别确认对方是人类,这将解决去中心化技术的另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所谓的女巫攻击风险,当网络中的一个实体创建并控制多个虚假账户时,就会发生这种攻击。这在需要假名的去中心化网络中尤其危险。迄今为止,提出一个真正能抵抗女巫攻击的身份证明还很困难,这被视为 Web3 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障碍。 Worldcoin 已在24个国家进行了现场测试;(从左到右)这些宣传图片拍摄于苏丹、印度尼西亚、智利和肯尼亚。 Blania 说,有了这两个解决方案,Worldcoin 就可以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平台,无论是用来进行身份证明还是分发」。这就是 Worldcoin 的承诺:如果成功,该协议可能成为全新一代互联网的通用身份验证方法。如果这一点实现了,货币本身可能会变得更有价值。该公司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投资者希望 Worldcoin 项目为世界带来价值,从而使这些股权和或代币升值。」 这可能就是 Altman 及硅谷的一些大腕都向 Worldcoin 投入巨资的原因;Andreessen Horowitz 最近领投了一轮 1 亿美元的融资,使这家初…

    2023-07-25
    3.8K
  • 莱特币本轮减半周期的表现,为接下来的比特币减半行情提供哪些参考?

    从表面上看,这些重复模式甚至违反了有效市场假说(EMH)的弱形式,即未来价格走势不受历史价格信息的影响,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加密货币都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上演这一模式。 

    2023-07-30 Web3
    2.2K
  • 飒姐团队 | 区块链“后遗症”,你的维权时效还在吗?

    最近,不少币圈老友向飒姐团队求助,希望咱们能够帮助他们拿回早期因各种原因“丢失”的虚拟货币。这样的一类案子,初听下来感觉胜算满满,只觉这事成了。一问细节,却又不禁踌躇,只能耐心和老友们解释为何这事办不了。而这样的一类案子,大多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诉讼时效问题。民法中的诉讼时效一旦经过,对方当事人便能够获得时效抗辩权,尽管法院不能主动向当事人释明,但是有律师代理的当事人往往不会错过时效抗辩权,因此这类民事案件除非双方协商一致达成调解协议,否则多半只能不了了之。 那么,民法的路子走不通,能否通过刑事追诉手段保障权利呢?毕竟如果对方采取了诈骗手段骗取了当事人持有的虚拟货币或是拒不返还虚拟货币等,只要数额足够,在刑法上都有类似的罪名予以制裁。好在这些案子虽然已过诉讼时效,但仍然处于追诉时效的期限内,还能在刑法领域里请求公权力的救济。而这种在刑法领域当事人不得不遵守以至于一旦错过其合理诉求便得不到实现的时效规定,便被称为追诉时效制度。该制度被规定在我国《刑法》第87-89条之中。飒姐团队今日文章便为各位老友简单介绍一下刑法中的时效制度——追诉时效,并就其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行讨论。 一、追诉时效的定义 所谓追诉时效制度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后,经过法律规定的时间未被追诉的,司法机关便不再进行追诉的制度。换言之,在犯罪人实施犯罪之后,如果被害人没有在追诉时效内报案,寻求司法机关的帮助,那么司法机关便不会再对该犯罪行为进行追诉,被害人因此就丧失了通过公权力获得救济的权利。因此,对于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而言,特别是对于币圈中的财产型犯罪如盗窃、诈骗等罪名的被害人而言,在追诉时效内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的追诉时效制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其一,追诉时效的期限及其计算,即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的长短以及计算此期限的方法。追诉时效的具体期限被规定在《刑法》第87条,即“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而期限的计算方法则被规定在《刑法》第89条第一款中,即“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其二,追诉期限的延长。该制度被规定在《刑法》第88条,即“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其三,追诉期限的中断。这被规定在《刑法》第89条第二款:“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上述三个部分本身规定较为简单,但实践中实际上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就针对其中最简单的追诉时效的起算点,以及追诉时效的中断的情形为大家进行说明。 二、犯罪之日的确定 当犯罪发生之时,根据其最终造成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确定追诉时效的期限是较为简单的。而追诉时效的起点即犯罪之日,那么何为犯罪之日?关于这个问题解答的本身已经没有多少争议。所谓的犯罪之日,即是犯罪本身成立之日,也就是说,当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就是犯罪之日。这样看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解答,即对于放火罪等不以实害结果发生为必要的犯罪,在实施行为之日即是犯罪之日,而对于那些必须要求实害结果发生的犯罪而言,则在结果发生之日才是犯罪之日。 但是这样的解释逻辑在一些具体的犯罪适用上就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以诈骗虚拟货币为例,诈骗罪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结果犯,那么结果犯的追诉期限应当从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问题在于如果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但未造成虚拟货币转移的结果,那么该行为人的行为当然构成诈骗罪的未遂,但是从追诉期限上考虑,既然结果没有发生,如何去计算诈骗罪未遂的追诉期限呢?或者说,诈骗罪未遂的追诉期限不为本条所规定故而不受限制?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合适的。 实际上,这是对犯罪成立之日的误读。已经有学者指出对于前述犯罪之日的理解,有一种通行的错误的理解方式,即认为行为犯的场合下犯罪行为实施之日为犯罪之日,结果犯的场合下,危害结果发生之日为犯罪之日。这种认定方法对于过失犯罪和部分故意犯罪而言并无不妥,但是在故意杀人罪等典型故意犯罪的场合下,这种理解实际上与之前所说的犯罪之日的理解是存在偏颇的。这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故意犯罪而言,其都有既遂、未遂以及预备的犯罪形态,而刑法固然会处置既遂犯,但对于犯罪的未遂和预备也是可能处置的。因此,在故意犯罪未遂的情况下,所谓的结果犯的犯罪之日为结果发生之日的理解就会存在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错误,是因为我国刑法理论对所谓的符合犯罪构成的理解存在偏差,并且对所谓的结果犯的理解存在误区。所谓的结果犯,是指犯罪行为必须造成犯罪构成要件所预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但是在不具备这种结果的情况下,实际上存在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不作为犯罪处理,如过失犯罪,而另一种则是成立该罪的未遂。诈骗罪的财产损失结果的要求,即是属于后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地认为,对于结果犯,所谓的犯罪之日即是犯罪结果发生之日的理解当然是存在问题的。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对所谓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即是犯罪之日的理解上。对于刑法分则中的绝大部分犯罪而言其规定的都是犯罪的既遂状态(少数犯罪不存在未遂或是预备状态),因而当行为符合构成要件时(包括犯罪结果要件),当然就是所谓的犯罪之日。但是这是完备的构成要件,有些犯罪的成立并不以行为完全充足构成要件为必要,而是以结合刑法总则关于既遂未遂及预备的规定后,以修正的构成要件为自身的犯罪构成,受处罚的犯罪未遂形态和犯罪预备形态即是如此。此时即便没有出现分则中规定的犯罪结果,其行为本身仍然已经成立犯罪,因此在其充足修正的构成要件之日即应视为是犯罪之日。 所以,所谓的犯罪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应当指的是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包括修正的构成要件)并成立犯罪之日,因而在刑法只规定处罚既遂的情况下,行为符合分则所规定的既遂的构成要件之日为犯罪之日,而在刑法也规定处罚预备或是未遂的情形下,则行为符合适用于犯罪预备或是未遂的修正的构成要件之日即是犯罪之日。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后者的场合下,一旦既遂条件出现,应当将既遂之日视为犯罪之日,而不再将原本未遂时确定的犯罪之日继续视作犯罪之日。如此理解才能更加合理地确定犯罪之日。 三、追诉时效的中断 追诉期限的中断,是行为人在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故而从新罪的时刻起重新计算旧罪的追诉期限的制度。 在前后犯数罪的情况下,根据法条的解释似乎不应当存在疑问,亦即在前罪的追诉期限内,又犯后罪的,前后罪的追诉期限都从后罪成立之日起算。但是若存在前后三个罪,后罪都在前罪的追诉期限内的话,是否意味着前两个罪的追诉期限都应当从后罪即第三个罪的成立之日重新起算?对此,有学者认为对此项规定应当作如下理解:“犯罪人第二罪成立时,则第一罪、第二罪的追诉时效期限都从第二罪成立时开始计算;犯第三罪时,第一罪的追诉时效期限…

    2022-07-27
    40.2K
的头像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