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ICP :回应质疑、进驻香港、ICP生态起航

存储1GB/年的数据,在以太坊上需要1500万美元,Solana上需要4万8千美元,ICP上需要5美元。ICP上的数据传输成本是AWS的七分之一。ICP每秒可以处理的交易量是4千次以上,而以太坊是二位数。

CoinVoice:未来多链格局下,ICP生态如何布局?有哪些值得期待?

Herbert:大家都在谈多链。多链的格局,比较符合这个行业潮起潮落,此起彼伏的特点,也比较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关键的问题是,未来将会有多少家公链。我并不认为这个数字会太大。几十上百家跟以太坊看起来没什么本质区别的公链彼此之间不会有什么竞争力,开发者,投资人和用户很快就会厌倦掉。作为数字资产,有比特币就可以了;做金融资产,以太坊目前的地位也难以撼动。

在应用链里,特定垂直领域里的公链有几家,但是他们如果不能解决一个开发者做一个网络应用所需要的全部模块的话,就必须得依赖中心化的跨链桥或者某些中心化的服务器。这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已经无需再论证,只不过这个行业里大家不愿意正面提这个尴尬的话题而已。

ICP是行业里唯一的一家通用型应用链,可以直接部署一个完整网络应用所需要的全家桶服务,完全不依赖中心化云服务的服务器。应用型L1区块链跟云计算行业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小而美的商业模型是无法存在下去的。

要么就不做,把这个机会拱手让给行业资金实力雄厚的巨头或者技术能力最强的选手(阿里云一直到2021年还在抄袭AWS的技术文档,经常在开发者社区里闹出笑话),要做就得做全家桶服务,把TCP/IP跟最终用户之间所有的技术全部都实现,全部抽象化出来。

其他的公链把以太坊和ICP的白皮书(行业里让大家焦头烂额的sharding问题,在ICP两年前主网上线的时候就通过subnet解决了)借鉴一下,平均两年就上线一个L1或者L2。

为什么可以这么“敏捷开发”?因为没有什么真正的技术沉淀,只不过做一些以太坊的修补而已。DFINITY基金会从2016年10月成立,花了五年时间直到2021年5月才上线ICP,因为重写互联网底层协议太难了,需要解决太多的技术难题,牵一发则动全身。

我觉得,金融投资的叙事已经呈现疲态,市场终究会回归到本质,开始关注互联网底层基础设施服务。ICP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甚至孤独的路径,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唯一可以持续走下去,而且值得走下去的路。这条泥泞小径一旦走出来,将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平坦。

过去两年,ICP主网没有一次宕机,其中虽然经历过几次NFT热潮和公募所引发的网络拥堵和性能下降,但主网都挺过来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主网抗压能力越来越强。经过这两年的磨炼,ICP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稳步上升,跟区块链同行完全不在一个维度的级别上。

存储1GB/年的数据,在以太坊上需要1500万美元,Solana上需要4万8千美元,ICP上需要5美元。ICP上的数据传输成本是AWS的七分之一。ICP每秒可以处理的交易量是4千次以上,而以太坊是二位数。

在多链的格局下,一家公链只有提供与众不同的价值,让开发者可以做到在其他任何技术栈无法实现的场景,才有存在的价值。很多开发者团队已经利用ICP技术的特点,在金融,社交,生产力工具,游戏,人工智能这六大赛道初露头角。

IC Lighthouse是世界上第一家从前端到后端100%都部署在区块链上的crypto交易平台,完全用DFINITY自创的Motoko语言写就。用户再不用担心自己的资产被中心化平台挪用,出现FTX这样的丑闻。Hot or Not把短视频的抖音模式搬到了IC上,利用Web3独特的代币经济来激发消极用户的积极性。

Mora彻底改写了内容创作者和用户以及平台之间的关系,让内容创作者可以真正100%拥有所有自己输出的内容和获取粉丝,完全独立于前端平台。Dmail做到了在ICP网络上直接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直接挑战高度中心化和毫不顾忌用户隐私的Gmail,上线以来达到了3万日活用户和30万总用户,还成为Worldcoin的合作伙伴,涨势惊人。

Cubetopia在ICP上构建了一个“我的世界”,完全不需依赖AWS这样的中心化服务器,证明哪怕是游戏,完全可以做到前后端100%上链,让游戏玩家真正拥有自己的资产。最近在ICP生态引起多方热议的EMC团队即将在ICP主网上线一个AI算力的交易平台,逐步在ICP上部署AIGC的应用,将自己已有的上万名开发者社区带入ICP。

未来6-12个月ICP生态里的优秀项目将会越来越多。我以前在AWS的团队每年引入两千多家中国最火的初创企业加入AWS生态,他们中的大约1-5%后来成为独角兽企业,重塑了多个行业格局。ICP生态相比之下还在早期,但是我觉得,Web3生态里的这些早期公司具有更强的颠覆性,蕴含了更加强劲的势能。

他们如果不打破现有巨头对用户数据的垄断和侵占,不打破Web2大厂对用户无止境的价值压榨,不突破传统互联网越来越缺乏想象力的使用场景,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旦他们可以成功突围,将带来第三代互联网自下而上真正的革命,重新解构生产关系和资源的分配,成为新一代的独角兽。

CoinVoice:未来如何看待与其他公链的竞争和合作?

Herbert:ICP独树一帜的技术使得ICP非常适合跟其他公链合作。今年年初我们的R&D团队完成了社区翘首以待的BTC-ICP集成,利用链钥密码学技术,在不需要中心化的跨链桥的情况下,实现了ICP主网上的智能合约和BTC主网之间的互通。这项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ICP的智能合约来控制BTC钱包,实际上赋予了比特币网络智能合约的功能,而且,速度会快很多,成本低很多。其他公链跟BTC想合作,都是依赖各种中心化的跨链桥。

中心化的跨链桥必不长久,因为它们都依赖某个具有管理员权限的个人。DFINITY开发的这套开源协议,通过密码学在技术层面解决了人的问题,这是行业里一个极有颠覆新的创新。DFINITY基金会还做了一个叫做ckBTC的代币,跟BTC是1:1的关系,用户用ckBTC,可以直接在ICP主网上交易,不需要收到BTC网络的延迟和日益高涨的交易费的限制。

而且,ckBTC启用了KYT(know-your-transaction)来屏蔽黑比特币,确保在ckBTC上交易的钱包地址都可以到传统金融机构的认可。

过去几个月BTC社区大火,很多开发者都因为Ordinal和BRC-20的的火爆进入Web3,开始做BTC的应用开发。BTC自身的开发语言非常简单,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如果跟ICP公链上业界最先进的容器型智能合约相结合的话,则可开创几乎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使用场景。

譬如,大家不再需要在BTC网络上通过自己的钱包来交易Ordinal,而是可以用ICP网络上的一个容器型智能合约来控制拥有Ordinal的BTC钱包地址,然后在ICP网络上跟对方交易容器就可以了-交换ICP容器的成本是0.04美分,最后达到一样的实际效果。

现在BTC社区里踌躇满志的新一代开发者很多来自Web2,他们既然来到Web3,希望可以找到正统的叙事,投身入一个时代的洪流中。在区块链行业,BTC是最正统的叙事。以太坊生态里已经山头林立,对于新入局的开发者来说,找到好机会并不容易,不是因为技术的问题,而是因为生态里的资源已经被几年前入行的人垄断了。

在这种情况下,BTC-ICP的强强联手,给注重技术的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书写新一轮叙事的机会。DFINITY基金会刚刚跟Encode合作了一个BTC-ICP集成的黑客松,上百个团队踊跃报名,最后的Demo Day的名单在这里可以看到:https://mp.weixin.qq.com/s/qHEA6cN1Pf2xsuPojSqtxQ

除了BTC,ICP生态也在积极接触以太坊生态的开发者。几年前Vitalik提出了“世界计算机”的愿景后,限于以太坊自身的技术条件,一直难以实现。ICP集账本,算力,存储三位一体的技术栈,为实现这个宏远的目标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土壤。

DFINITY基金会的R&D团队,以及社区里技术能力强的团队,譬如IC Lighthouse和Bitfinity,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ETH-ICP的集成。这个路线图功能一旦落地,IC网络就可以兼容以太坊ERC-20和ERC-721的协议,可以引入稳定币,可以使得ETH和ICP的TVL开始流通,甚至可以兼容EVM,大大降低以太坊生态里的开发者进入IC生态的门槛。

Bitfinity团队已经成功地在IC上的容器里部署了EVM,可以实现以太坊L1和各种L2同样的功能,但是共识和安全机制依托在ICP L1,从而做到大幅度加快共识速度而且降低交易成本。DFINITY基金会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Dom这几天正在巴黎参加ETH Paris。DFINITY最近密集地参加了一系列以太坊生态的活动,从美国丹佛到黑山再到巴黎,就是希望更多的开发者可以接触到ICP与众不同的跨链技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Metatrend元潮

(1)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 2023-07-20

相关推荐

  • Memecoin热潮再次推高Gas费

    币安上周二采取了一项重要举措,将比特币区块链上最大的 BRC-20 代币 ORDI 添加到其交易平台。虽然 BRC-20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 memecoin 热潮中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此后它们一直相对安静。ORDI 上市的消息导致其价格大幅上涨 50%,引发了区块链上 memecoin 领域的新一波热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尚未确定用例,ORDI 已成功积累了近 4 亿美元的惊人市值。 事实证明,网络交易活动的复苏对矿工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交易费用目前占其收入的 10% 以上。在币安上币公告之前,交易费用徘徊在 15-16 sats/vByte 范围内,但现在已飙升至远超 200 sats/vByte。 虽然今年早些时候的 Ordinals 和 BRC-20 狂潮缺乏明显的效用,但我们对一家主要交易所上市 ORDI 的事实感到谨慎的好奇。我们希望技术社区能够开始开发利用该技术并提供持久实用性的应用。

    2023-11-14
    15.5K
  • ETH期货竞争潮起,Valkyrie利用1940法案规则缩短审批期限

    过去两周,希望在美国交易所推出新 ETF 的发起人数量再次激增,这次主要集中在期货产品上。之前的狂热是由贝莱德申请比特币现货 ETF 引发的,最近的狂热则始于 Volatility Shares 申请在 CME 交易的以太坊期货基金。自 7 月 28 日提交文件以来,已有另外 12 只基金寻求生效,其中一只基金的潜在发行日期提前于 Volatility Shares。 新提交的基金与现有的现货比特币申请在几个关键领域有所不同。首先,新提交的 ETF 希望投资以太坊或在 CME 交易的比特币和以太坊期货的组合。一旦获批,这将是第一批投资于以太坊衍生品的美国上市 ETF。比特币期货 ETF 自 2021 年 11 月起推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ProShares 比特币策略 ETF (BITO),资产管理规模为 11亿 美元,但以太坊期货 ETF 从未在美国获得批准。业内曾多次尝试推出以太坊期货,但之前的所有申请均已被撤回。  NYDIG 期货 ETF 申请跟踪 第二个关键区别是,最新一轮 ETF 寻求在 1940 年投资公司法(’40 Act)的保护下生效,而 6 月中旬提交的现货比特币 ETF 寻求在 1933 年证券法(’33 Act)的保护下生效。’40 Act 与 2021 年比特币期货 ETF 采用的路径相同,其审批流程与 ’33 Act 下基金的审批流程完全不同。相比 ’33 Act 基金需经历总共长达 240 天的多阶段审核流程,其他已生效基金的注册人发起的每日流动性 ’40 Act 基金根据规则 485(a) 只需经历 75 天的通知期。(编者注:按照 ’40 Act 设立的基金通常是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可以每日买入和赎回,故称为「每日流动性 ’40 法案基金」。)75 天后,如果未发出停止指令,则这些 ’40 Act 基金的注册声明将被视为有效,并且该基金可以交易。这是 BITO 在 2021 年经历的过程。 如果要对已被视为有效的注册进行修改,修改可以在 60 天或更短的时间内生效。Valkyrie 就是通过这种领先 Volatility Shares 的——将目前仅持有比特币期货的 Valkyrie 比特币策略 ETF(BTF)变更为同时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期货的 Valkyrie 比特币和以太策略 ETF,便可以将视为有效的期限从 75 天缩短至 60 天。 当然,不能保证这些基金(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都会获得批准。尽管比特币在贝莱德现货申报后大幅上涨,涨幅超过 20%,但最新一批期货 ETF 似乎并没有激起太大的市场波澜,以太坊和比特币的现货价格几乎没有变化。这与 2021 年 BITO 推出时的情况截然不同,后者导致现货升值和基差扩大。BITO 发行前后发生的事件如下:  BITO 上市前的期货基差变化 正如我们所说,我们不知道这些新的期货 ETF 或 6 月份提交的现货 ETF 获批的可能性有多大。然而,在期货产品方面,我们确信,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如果没有撤回或拒绝,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就会一天天增加。从这些文件提交后市场反应冷淡来看,投资者似乎对它们的最终获批没有信心。或许,市场缺乏动静对于勇敢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机会。至少,我们可能会在不到 2 个月的时间内就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个时间可能远远早于现有比特币现货 ETF 的最终决定。

    2023-08-12
    2.1K
  • 孙宇晨卸任火必CEO,CZ出资百亿能否拯救行业

    都知道孙宇晨收购火必后进行了人员大换血。李林时代把权力给到了CEO朱桦,但是随着孙宇晨收购火币而离开,朱桦在的时候可以说是权力之争盛行。朱桦上位之后,开始整顿火币,开除了一批火币的中流砥柱。 可是在整顿完以后,火币的混乱局面并没有多少改变,更是出现了以权谋私的情况,上币存在大量老鼠仓,让火币的口碑每况愈下。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导致的,新CEO也是打造自己的圈子来稳固地位,但是业务开展却是没有太多进展,这就造成了拉帮结派,把公司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这也是大多数公司的情况。 所以孙宇晨上来以后,本身需要出海,辞退了大部分人员,李林时代的大部分员工离职了,也是担心监管影响自身。 而一些留下的自然而然成为了晋升的那些人,而这次上任的火必新CEO就是这么一位,此人之前是跟随朱桦的COOROCKY赵,朱桦一手提拔起来的,这次也算是暗渡陈仓吧。 送走了上任主子,自己得以上位,是不是很像宫斗,我嘴上说着离职,其实已经跟新主人搭上关系了。 有了新CEO,这也得给用户个新身份,不然大陆市场怎么打开,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孙割直接给大陆用户谋取了个多米尼克身份。等于彻底对大陆用户敞开了大门,现在注册直接就是可以大陆用户认证,一切畅通无阻。 不得不说孙宇晨还是有办法呀,这些小岛国完全被孙宇晨掌控,这地位无敌了,现在也不难理解这WTO大使身份是怎么获取了,绝对的钞能力。 所以现在活跃在西方区块链行业的华人面孔就是孙宇晨和CZ了,算是东方加密势力的代表,未来这两个会在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CZ,经历FTX破产之后名声大噪,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条推特就能左右整个行情,更是成为行业垄断者。 没错,现在行业的大佬只有CZ一个人了,不得不说这太骚气了,CZ一人垄断了整个行业。 而现在CZ更要一个人拯救整个行业,CZ拿出10亿美金成立行业复苏基金。 就是我看了下这10亿美金的复苏基本构成,有点像SBF抵押贷款,抵押的都是自己发行的代币FTT。10亿美金资金主要由BNB构成,其中BNB占了几乎一半,大约是3.67亿美元,而剩余的BUSD占了32%,大约是3亿美元,其中的BTC最少,约为2.7亿美元。 也就是说,这波资金的资产总值要根据BNB来产生较大波动,如果CZ像SBF一样玩老鼠仓,那么这笔行业资金就是挂虚头,这笔资金的流动和价值全靠CZ的心情存在。 自从CZ吹哨FTX以后,俨然一副吹哨人,行业救世主的形象存在,质疑这个质疑那个。最后质疑到灰度和coinbase身上了,灰度基金作为一只加密基金,就像前面说的是不存在这类问题。 这是要把Coinbase也干倒的节奏,先是FTX,那是FTX自己作的挪用用户资产,确实不应该。但是Coinbase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对于财务的审核是特别严格的,质疑Coinbase存款余额不足60万。 CZ这是当吹哨人有点上瘾了,再把Coinbase干倒那就宇宙无敌了。 但是这次好像吃了闭门羹,Coinbase的CEO也出来回应,这个时候CZ赶紧出来澄清,删除了推文,跟没事人一样。 难道真的可以就这么没有依据的去吹哨吗?事后发一句“Let’s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ransparency in the industry”!这太可怕了吧,制造恐慌这么容易,散户怎么办?这就没事了吗?散户损失算谁的? 真的是应了那句话,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Coinbase的CEO和官方账号先后出来辟谣,还提供了持有200万枚比特币的证据,这才让CZ闭嘴,不然这次Coinbase又危险了。 打着替天行道之事,做的确实打击竞争对手的事,这不是商业行为,这有点下作了。行业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一家独大垄断行业,散户的选择性没了,行业就成为了一潭死水,对行业不是好事。 如果真的像拯救币圈,复苏行业,应该多为行业发生,多想下自己的用户,不是反复的摩擦收割韭菜,韭菜也需要休养生息。 经历了LUNA爆雷、三箭破产、FTX破产这一系列的打击,多少人倾家荡产,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

    2022-11-28
    23.5K
  • Ignas | DeFi Research:为什么加密狂热的韩国人不喜欢DeFi?

    韩国是第三大加密市场,在crypto Twitter上不受关注。在那里生活了8年之后,我了解到与西方相比,他们在加密思维上的惊人差异。以下是韩国人为加密货币而不是DeFi疯狂的原因。 1. 韩国仍旧保持加密狂热 2017年,韩国成为比特币交易的热点,占全球比特币交易的20%。这股热潮导致当地比特币价格飙升,比美国交易所高出40%,这是SBF的Alameda Research所享受的机会。这就产生了“泡菜溢价”。随后,政府在2018年打击了投机行为,将“泡菜溢价”推到了视线之外。但是发烧消失了吗?一点也不。2022年,韩国的比特币交易量占全球市场的8.7%,排名第三。 2. 加密狂热源于文化背景 韩国对加密货币的狂热可以追溯到几个因素。一个突出的是文化叙事。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一现象被称为“汉江奇迹”。这种快速增长是由被称为财阀(chaebols)的家族企业集团、对出口的重视、勤劳的劳动力和韩国人的心态推动的,概括起来就是“快快”。这种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追求在韩国社会根深蒂固。 然而,自2012年以来,迅猛增长的经济增速放缓至3%左右。由于房地产价格昂贵和利率上升,股票和房地产等贸易融资工具的吸引力下降。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加密货币成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 由于赌博在韩国基本上是非法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成为寻求刺激的投机者的首选平台。韩国一度有250多个加密货币交易所。西方加密货币“非银行化银行”的说法,或者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说法,在这里就不那么重要了。 韩国加密交易所在保持交易者参与方面成为了专业人士。甚至退市也提供了机会。当存款和取款被关闭时,就像渔网里的鱼一样,套利是不可能的,这使得在这种环境下的交易成为投机者真正的盛宴。 3. 韩国采用DeFi的障碍 然而,2021年出台了更严格的加密法规,要求所有交易所使用实名银行账户。这导致95%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关闭。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加密货币仍然很受欢迎,但DeFi并没有获得那么多的牵引力。为什么? 即使是由“韩国Facebook”Kakao支持的最大Layer 1,拥有自己的DeFi, NFT和GameFi生态系统的Klaytn,也在努力提高DeFi的采用率。Klaytn拥有34个dapp和1.32亿的TVL,做得不错,但韩国真正的DeFi采用率很低。 在韩国采用DeFi的障碍是: 4. 来自韩国人的看法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DeFi的低采用率,我联系了两个真正的韩国人: Doo指出,语言障碍和缺乏对韩国友好的CeFi平台可能会阻碍韩国人进行DeFi。Garlam补充说,传统银行体系的僵化结构、韩国人忙碌的生活方式以及时区的不同,使得DeFi很难被采用。 Doo & Garlam为进入韩国的DeFi平台提供建议:

    2023-07-20
    1.4K
  • 深入英伟达盈利中心,反思一个正被“忽视”的 Web3.0 赛道

    作者:Hedy Bi,欧科云链研究院 最近,英伟达(Nvidia)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超出了华尔街预期,并在美国股市的延时交易中表现出色。欧科云链研究院通过分析英伟达的财报,我们发现其盈利的主要来源是数据中心业务(184亿美元),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实现了超过400%的增长,总营收占比高达83.3%。然而,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局限于单一的视角来看待英伟达的业务,这并不能充分展示出英伟达的商业核心逻辑以及创始人黄仁勋的雄心壮志。对于英伟达来说,什么是数据中心呢?英伟达这种轻资产和对数据的极致追求,对于“数据就是资产”的Web3.0来说又有怎样的启发呢?通过本文,我们一探究竟。 图 1 英伟达 2024 年会计年度*第四季度财报示意图来源:Quarterly results, appeconomyinsights.com注:各家公司会计年度规定不同 为英伟达带来巨额收入的数据中心到底是什么呢? 黄仁勋在上周对Lauren Goode的专访中提到:“我们正在建设一种新型的数据中心。我们称之为人工智能工厂。按照当今数据中心的构建方式,很多人共享一组计算机并将他们的文件放在这个大型数据中心中。” 根据英伟达最新的财报显示,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包含AI芯片,其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云服务商,且营业利润率再创历史新高(61.6%),这一增长得益于英伟达采用了轻资产+“卖铲子”模式(图2)。 图 2 以 H100为例,英伟达采用了轻资产+“卖铲子”模式来源:欧科云链研究院  OKG Research, Vision Capital 围绕数据的不仅有英伟达,根据微软公司的最新年报(图3),其利润中心也并不是他们的明星产品Office,而是Intelligence Cloud业务,它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图 3 微软 2023 财年财报表来源:微软官网公开信息 从 AI 看 Web3.0,数据也将是 Web3.0 的核心利润点 当我们从Web2升级到Web3.0时,核心逻辑并未改变。在Web3.0中,当所有数据都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查询到链上的交易和数据,尤其是当像GameFi、DeFi、DeSci和DePIN这样的创新应用出现时,大量用户将会把目光放在新应用上。而这些应用的每一次交互,均会产生链上数据,链上数据变得唾手可得,也因此链上数据相关的商业模式和潜在利润会被我们所忽视。就像我们会集中目光在微软的Office产品上面,忽略了反而是有关于数据的Intelligence Cloud为微软取得了最大收入。 同样这两家科技公司在数据板块的业务也值得Web3.0所深思。微软和英伟达的最大收入板块并不直接生产数据却皆与数据相关。而在AI产业链的上下游,英伟达最赚钱的业务也正是这个数据/算法层而非应用层,或者用黄仁勋的话讲“我们尽可能不去服务于某一个行业,但我们非常擅长人工智能计算部分”。也就是这样的“行业性弱、够底层”的特点,让英伟达可以服务于很多行业。 目前AI应用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来进行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英伟达的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大规模的存储设施。 而在Web3.0中,链上数据领域的Chainalysis,OKLink等都基于链上数据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图4),这种直接切入链上数据赛道的商业模式就如同英伟达“尽可能不去服务某一个行业”一样,换而言之,即可以为所有的公链生态提供价值。接入越多的公链也就意味着其商业价值越大,也侧面反映公司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大。 图 4 OKLink 链上数据业务版图来源:oklink.com 与Web2不同的是,Web3.0的数据不再是由中心化的平台掌握和控制,用户拥有更多的机会来有效管理自己的数据。Web3.0为个人赋予了数据的主权和控制权。数据在Web3.0中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方式在被使用,而是成为用户参与创新、价值交换和共建共享的重要资产。这种变化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数据处理、验证、隐私保护和分析方式,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谁先打造 Web3.0 的数据系统,谁将建立自己的领先地位 除了在链上数据分析、数据隐私保护等单项赛道的业务探索外,从AI产业链的系统角度来看,可以大致分为硬件层、数据/算法层、大模型层和应用层,对于英伟达来说,其数据中心紧抓AI计算这一主题,硬件层、数据/算法层以及大模型层均有涉及,也因此逐渐打造了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领先地位。 与AI相似,Web3.0产业链也可以看成分为区块链层、服务层、应用层等(图5)。例如在区块链层,区块链浏览器是查询链上数据的基础工具,支持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咨询业务等。还有,解决数据扩展问题成为热门赛道,Layer2解决方案提供更高的交易吞吐量和更低的交易费用。这对于构建可扩展的Web3.0应用和处理大规模数据至关重要。在服务层,数字身份、钱包等也离不开对链上数据的验证、追踪和路径可视化展示。在应用层,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如与金融行业结合的RWA和链上数据分析工具。围绕链上数据的业务是可以贯穿整个产业链的。 图 5 AI 与 Web3 行业技术栈来源:欧科云链研究院 OKG Research 不过,链上数据也具有特殊性:去中心化且开源。 也因此,相比于英伟达的“数据中心”,在Web3.0中,并不存在“中心”这一概念。然而,那些能够搭建自己的链上数据系统或以Web3.0的术语来说,建立自己的“生态”的企业,将会在行业中拥有绝对优势。目前,行业上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首先一种是行业内比较熟知的围绕一条公链来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的成功例子包括以太坊生态系统,其上有许多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和智能合约平台,吸引了广泛的开发者和用户参与。 另一种模式是目前被忽略的,也就是“直接切入链上数据,构建数据系统”。由于链上数据开源,其商业价值往往会被忽视。不过行业内链上数据赛道已然有一些企业在几年前就已布局。例如,OKLink就是一个以多链浏览器作为数据查询入口,并不断沿着目前行业所需的合规方向来推出适合B端机构的链上数据工具,以满足不同端口的用户对链上数据的需求。 这种模式侧重于提供高质量、可靠的链上数据服务,并通过数据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来满足不同行业和用户的需求。尤其是行业基调从野蛮生长变为合规发展后,之前金融机构对于资产的要求,均体现在链上数据上。在Web3.0,链上数据就等同于资产,也因此,系统性地打造一个链上数据系统对于这个赛道(图6)将会变得更为重要。 图 6 Web3.0 链上数据赛道产业版图来源:欧科云链研究院 OKG Research 而对于开源这一特性来说,大数据产业的几个案例也会给到我们启发:Hadoop的三驾马车公司Cloudera、Hortonworks、MapR这三家美国大数据公司通过将Hadoop商业化,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值得一提的是,Cloudera和Hortonworks已经在纽交所上市,得到了市场认可。 还有百倍差异的期待 目前,英伟达的股票市值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其数据中心相对应地可达到约1.6万亿美元的估值;微软在数据方面的初步估算也高达1.2…

    2024-03-01 Web3
    3.7K
的头像
已有 0 条评论